结对编程之初体验

自开始结对编程开始至今已有一个星期有余,时间虽短,但也还是小有感触,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次认识:

说来惭愧,在上邹欣老师软工课程之前从来没有听过”结对编程”这词,第一次在作业的安排中见到了pair project,要求”结对编程”,当时也没多想,认为不就是两个人做同一个项目嘛,分工之后合并就ok了.直到真正考虑first pair project 的时候,细读了一片规则,才看到需要留下真相---上传结对编程的pair照片,顿感诧异,好奇之下,bing了一下,才了解到原来需要两个人在同一台机子上完成同一个project,此时才了解到原来我的理解是如此的浅薄。

第一次猜想:

对结对编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有了一点疑惑,结对编程有必要吗?真的能够如网上评价的那样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两个不同的人在一起写code,还要一边“监督”,会不会不适应啊?我的coding 水平那么烂,要是被pair鄙视该怎么办?它真的能够对我们起到作用?我真的能够坚持下来,在别人的‘指点’下完成工作?这会不会只是形式啊……就是带着如此种种的疑惑,我开始了和杨的结对之旅,我想,不管咋样,新的方式尝试一下嘛,没准还真的靠谱,真能够让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我们的pair project

第一次合作:

有了那样的思想准备之后,我们开始了第一次讨论,讨论了规则,开始做一些稍微实在具体的规划,简单分析了一下project的难度及重点,做了下简单的分工。就这样第一次讨论结束了,什么感觉?其实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和其他合作编程差不多,没能体会到结对带来的好处,心里想也许是还没到体会真意的时候吧,往后的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真正的结对还没开始呢。

第一次反思:

就这样结对进行了好几天,也讨论了好多次,project也有所进展,紧接着在讨论某些算法实现的时候,我们开始慢慢有了分歧,虽然区别不大,但是毕竟“各怀鬼胎”,我发现杨在讲他的思想的时候,我有点集中不了精力了,大脑里总是想着自己的某某策略是不是加以改进就能实现了,同时我也隐隐的感觉到有时我在提自己的观点时,杨也有点力不从心。就在这时,我开始反思:怎么能这样呢,我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啊,认真的倾听和分析是对对方最起码的尊重啊…不过还好,我们俩很快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且目标一致,我们开始认真的分析双方的方法,本着合理而高效的原则,采用恰当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杨在某些细节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对一些从网上荡下来的相关学习资料和自己新建的一些工程项目都管理得比教好,而反观自己,做得确实不够,网上下载的资料总是不加管理,加之好几天没有关机,以至于有时连自己工程都找不到,只能靠文件搜索来找,还好win7 有这个文件搜索功能,不然还真的找不到了,认识到这一点,我也开始认真的管理自己的文档了。

第一次体会到结对带来的效率:

那是project到了比较关键的创造阶段,整整一天,我们俩椅子靠椅子的坐在电脑前,一边讨论一般coding,那次才真正的体会到结对真的能够带来效率。一整天的coding是容易走神的事,还好有pair在旁边指导,总是不断在我敲某某变量之前提前告诉我成员变量的名字,数据修改时帮忙检查是否有漏掉的,变量和函数定义的时候一起为其取名字,感觉有点眼花了,就换了个角色,我也开始对他“指指点点”了,一个人coding,一个人review,确实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减少一些漏洞,算法实现后一起做些简单的测试,看到bug了再一起分析,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与以前的个人编程不一样,我们能比较快的找到bug初始点,并能提出比较的修改方法。特别是当看到功能进一步实现时,心里确实挺happy,更重要的这份感受有同伴与你一起分享。

写到这吧,有新的体会,我会在续上……………

 最后留下真相:

posted @ 2010-11-28 20:22  ustc_msra_ase  阅读(5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