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微信收费戕害中国国家竞争力

马光远:微信收费戕害中国国家竞争力

微信是否收费,这本来是一个纯商业的话题,但令人意外的是,工信部却介入微信是否收费的争执中。工信部部长苗圩在3月31日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他说,现在“(通信运营商)说我维护这么大的一个网络,还要投资还要运营,除了流量以外还应该有这些方面的收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绝不能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最新的消息是,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目前运营商正在制订相应的方案并准备提交工信部。

  工信部的介入,事实上使得一个完全商业的争执,上升到了公共政策的层面,如果工信部的表态就是“官方”的真实意志,这意味着,尽管发展迅猛,但尚未有清晰盈利模式的微信将不得不面临“被收费”的事实。

  放下工信部是否适合就微信收费表态以及所表之态是否合适暂且不论,事实上,微信是否收费,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亿微信的用户,影响的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的关系,而更可能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以及国际竞争力。因此,微信收费与否,绝非小事,而是事关大局的举措,切不可草率决定。

  我们知道,在微信快速发展,并很快拥有了3亿多用户之前,无论是中国其他互联网企业,甚至三大运营商,都在探索发展即时通讯工具,这是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抢占移动互联网高地的正确举措,除了腾讯的微信,小米公司还有米聊,奇虎360开发口信,三大运营商也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OTT应用,如飞信、翼信和沃友。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传统互联网时代快速的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谁不抢占这个制高点,谁很可能就被时代淘汰。然而,为什么三大运营商并未提出对其他的即时通讯工具收费,而仅仅针对做的最成功的微信呢。最直观的因素当然是,微信的发展直接损害了三大运营商的利益,成为三大运营商未来增收的最大威胁。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此前曾表示过,“三家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仅仅是量的变化;而来自互联网的竞争,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点到了问题的本质。以2012年的年报为例,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同比仅仅增长了2.7%,创下了近三年的新低。语音业务增长放缓成为主要原因。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前两个月全国短信业务量达1576.1亿条,同比仅仅增长0.7%,而2012年同期的增长却为7.6%。大幅滑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微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替代了三大运营商包括语音、短信、彩信等在内的核心业务,从而使得运营商的收入大幅减少。

  就此而言,三大运营商抛出的“微信等OTT业务占用大量的信令资源,从而可能导致网络通信瘫痪”的说法就成了赤裸裸的借口。腾讯马化腾的回应很明确,微信对信令的占用更多的是在传统的2G、2.5G网络上,而在3G网络上游刃有余,不存在导致通讯瘫痪的问题。事实也证明,微信的发展除了影响了三大运营商的业务之外,并没有对消费者的通话质量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上,对于用户而言,其使用运营商的网络的时候已经缴纳了网络流量费,用户完全有权自主决定上网,发邮件,看视频,发微博等种种自己喜欢做的事。单独对微信收费逻辑的荒唐之处就在于,如果一个用户选择用网络主要看视频,难道运营商就要对“看视频”的行为单独收费吗?而且,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原则,即使对微信收费,但别的互联网企业很快就会开发出类似的东西,难道运营商要对每一个即时通讯工具都要进行收费吗?这很显然,违背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的规律。

  支持收费论者动辄也提及国际惯例,言曰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即时通讯的发展进行限制,并且举香港和韩国的例子予以佐证。香港的电讯盈科与腾讯公司达成了合作的协议,自今年的2月1起电讯盈科的用户每月只要支付8港币的费用,就能够享受微信数据组合优惠包,用户可以不限流量使用微信的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这被视为对微信收费的最有力的证据,然而,收取8元的港币,换来的是没有任何流量费的自由,而不是一方面在用户这里收取了流量费,另一方面还不满足,要对微信单独收费。就如同一辆运货车走高速公路,因为运货车拉的全是钞票,高速公路鉴于此一方面要收其高速通信费,另一方面因其运输的东西贵重而额外收取费用。韩国的例子更是一个以讹传讹的例子。所谓韩国对OTT企业进行流量限制的事实是,尽管负责电信监管的韩国通信委员会表示允许运营商在特定情况实施流量管理,但这一指引性内容却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因而到今天为止没有一家移动运营商提出申请,之后也未再出台新政策。而美国等国的电信企业之所有也想方设法对即时通讯进行设限,原因也很简单,即时通讯的发展的确对其业务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和当年蒸汽机发明之后,一些手工业作坊主通过各种手段要求立法禁止机械纺织机的使用是一样的,然而,很显然,这只是徒劳之举。

  特别是,和国际上很多国家的通讯行业已经成为激烈的自由竞争的行业不同,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目前仍然属于垄断企业和暴利行业。相对于国际上传统通讯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一般竞争行业的情况,三大运营商的高收费和暴利依旧存在。以美国的移动通讯为例,美国的T-mobile推出套餐,短信电话全免费,该套餐的月租费最低为50美元,可以享受500MB高速数据、不限时语音通话、不限量短信,这对习惯了高收费的中国用户而言简直是梦中桃源。而以中国三大运营商2012年的业绩为例,中移动营收5604亿元,净利润1293亿元,净利率高达20%以上,中国电信营收2831亿元,净利润149亿元,中国联通营收2489亿元,净利润71亿元。如此之高的利润,让国外目前已经沦为微利行业的同行艳羡。在三大运营商依靠垄断地位获得暴利的情况下,却不愿意拿出暴利去改善网络基础设施,而是仍然试图通过收费等扼杀对其造成威胁的微信等OTT企业,其目的并非为了保证网络的通畅,而是为了保护其垄断利润。用IT行业著名专家胡延平的话说:“不移动就能获得千亿利润的只有中国移动。”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传统通讯行业都面临大洗牌和行业的革命性巨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通讯功能向网络转移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在竞争的压力下,不仅通讯资费不断下降,各种通讯工具的开发更是日新月异。比如,苹果在2011年推出了iMessage功能,允许苹果用户在电脑、平板以及手机之间发送短信,计入网络流量不通过运营商收费,按照今年1月的最近数据,目前iMessage用户每天发送信息20亿条。另外,Google Voice、Skype、Viber、Rabtel等移动互联网通话应用也不断出现,用廉价甚至免费的通话替代了传统的拨打电话。美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谷歌语音电脑软件以及电话手机软件,实现了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免费通话。人类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面对这个时代,三大运营商需要的是正确的面对形势,并制定政策的策略,而不是依靠扼杀新的通讯工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在互联网时代,像微信一样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可谓凤毛麟角,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微信“正积极尝试扭转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无法推向世界的命运”,对于这么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同时又暗合时代发展的产品,企图通过“收费”等方式进行扼杀,扼杀掉的不仅仅是微信,而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移动互联网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标志之一,一旦中国的公共政策应对失措,维护垄断而打击创新,则更意味着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竞争中,我们自短手足,戕害中国国家竞争力。鉴于此,笔者最后呼吁工信部收回关于微信收费的表态,维护互联网的开放和中立原则,退出对三大运营商与腾讯博弈的介入,免得应对失措,影响国家竞争力。中国互联网能有今天,恰恰是因为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关爱,而不是政府的无处不在的干预。 

posted on 2013-04-03 18:06  liuye0922  阅读(334)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