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激荡三十年(上)》的笔记 - 3

Posted on 2012-04-28 14:46  Jackei  阅读(1083)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好像中共的权利影响范围,总是被限制在长江以北的一侧,一旦过了长江,无论是民众被洗脑的程度,还是对资本主义的敏感程度,或者对金钱的渴望程度,都与新中国成立前后没有太明显的差别。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先富起来的,敢于通过行走于“灰色地带”甚至“违法”的,大多是苏南、浙南、东南。——呵呵,其实看到后面,发现这也不绝对,因为这只是对私营经济的概括,在1990年以前是属于“非主流”的部分。而乘改革东风大肆敛财的,则还是集中在京城。
如果严格点说,现今我们所耳熟能详的那些企业家、精英人物,恐怕相当多都有些不能明白见阳光的事迹,相比之下,唐骏的假文凭实在太小儿科了。例如,之前还真不知道,柳传志的爹在他的生涯中有那么重要的作用。
体制,才是最重要的东西。那些当初的成功者,要么是体制内的人,要么是从体制内出来的,要么是深知体制该如何利用;而体制外的,要么随时可能被绞杀,要么随时被要求缴枪,要么延续自古以来的官商合营——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体制内的资源和资产逐步向体制外转移的过程。现如今虽然看起来不少私营企业已经壮大,成为创业者模仿的对象,但实际上创业者还没有看到这些企业跟体制的千丝万缕。
或者应该对比一下,在改革中被覆灭的那些“先驱”,如马胜利、雷宇等人,再比较一下柳传志、黄鸿年,就会发现关键还是要有足够的体制内的支持,否则即使有点本事,有点魄力,有点成就,最后倒下的时候,不会有人在背后帮你顶住。
体制的差别:美国经济是存在不少垄断企业,但垄断企业始终要在法律约束下与其他小公司竞争,你可以收购人家,但是很难利用政治来扼杀人家;而中国经济,则像是庄家带着散户玩,跟着我你就能赚点,但是我不告诉你哪天我撤出,也不告诉你,哪天我准备收割你。这种体制的差别,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出现谷歌、苹果这样的创新,以及Windows这样专注于做好一个复杂产品的企业,更不会让facebook和twrriter 活下去。
媒体,向来都是恶心至极,因为媒体没有道德可言。当你处于上升阶段时,他们愿意把你捧的更高,因为这具有新闻价值;当你跌下来时,他们也很乐意踏上两脚,因为这也很有新闻价值;甚至当你已经平静下来时,他们还可能揭开你的伤疤,也是因为新闻价值。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企业的当家人远离媒体、谢绝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