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Dung

/*追求代码质量的野生码农*/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这事写这里不知道会不会被打~

最近喜欢上录歌,不是自己写歌编曲演奏演唱那么高段,也不是自弹自唱(这个后面可以有),也不是去录音棚交钱只管唱那么悠然。就是在自己的电脑上,翻唱一些自己喜欢的歌,自娱自乐一下。所以要做的事无非是:找伴奏+录唱+后期混缩=>输出。陆续录了一些,算是有了一些心得,分享一下。纯业余+新手向,恳请指教。

关于伴奏

网上能找到的伴奏,按品级从高到低我是这样排:原版伴奏>改编伴奏(含现场版)>卡拉OK版伴奏>去人声伴奏,结合音质的考量,这个排名不是那么绝对,比如实在找不到高质量的原版伴奏时,我会考虑换用高质量的改编或OK版伴奏。基本上低质量和去人声的我是不会考虑的,宁可不录也不将就。这里说的音质,我不想拿什么无损啊320/128K这些指标说事,就是一个字:感觉

  1. 原版伴奏。一首歌流传出来的版本可能有若干个,各版的编曲往往各不相同,例如不同人唱的(罗大佑和蔡国权的《童年》,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唱的(beyond《旧日的足迹》前后两版)、不同场合唱的(录音棚和各个演唱会之类),而编曲(我认为就是和弦、器乐、节奏),我觉得是一首歌最重要的东西了,它直接决定了一首歌的气质,或者说风格,最终影响的是听下来的感觉,同样的旋律,同样的人声,不同的编曲都会带出不同的感觉,当然同样的编曲,不同人唱也会有不同感觉,但相比之下,编曲造成的差异最甚,所以据此我认为编曲才是一首歌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找伴奏,其实就是找特定编曲版本的配乐。这里没有定义和回答何谓原版,我认为你觉得哪版最顺耳哪个就是原版~即便它是某个现场版本,其它都是改版。能找到心中的原版的伴奏,并且音质还不错的话,是最理想的状况,可以说事情就已经完成一大半,可以愉快的开始录歌了。
  2. 改编版伴奏。上面说过编曲对曲风影响大,那么编曲相近的伴奏,自然带出来的感觉也是相近的,所以在找不到原版伴奏的情况下,选择编曲相近的改版伴奏也未尝不可,关键还是看感受是否一致,比如袁凤英的两版《天若有情》,还有beyond《灰色轨迹》的录音棚版和91现场版。不一致的例子是,beyond《大地》的录音棚版和91现场版,《加州旅馆》的插电不插电版。此外,曲风相近除了在感觉上能给人相对一致的听感,对伴奏diy还有实际意义,下面讲后期时再说。
  3. 卡拉OK版伴奏。简称OK版伴奏,这种伴奏最大特(cao)点就是带有该死的主旋律。就是在唱段环节,始终有一个尖音(类似箫笛声,应该是midi电子音)在跟着你,阴魂不散,背景乐高亢的地方还好,不太被人听到,但在A段这样的地方就太影响听感了,尤其像《明年今日》(陈奕迅)这种A段配乐稀疏的歌曲,如果有那个音那一定会毁了这个伴奏。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讨厌的主旋律呢,我想还是因为有需要,逛过一些唱歌帖子,还真是有人离不开这个声音,离了居然就不会唱~请允许我沉思一会

    所以这个声音好像又叫导唱音。不管怎样,所幸这声音还算好搞,可以在尽可能少的损失其它配乐的情况下把它干掉,所以在无合适原版及改版伴奏的情况下,可以一用。另外,OK版伴奏除了导唱音,其余配乐也可能与原曲不尽相同,例如可能会缺一些器乐、和声什么的,总之找伴奏这事还得看缘分。
  4. 去人声伴奏。额~这个,就跟看枪版电影是一个感觉,不说也罢。

这里介绍几个我找伴奏的地方:5sing仙来居UU伴奏网精品伴奏网中国伴奏网中华演艺伴奏网wo99,5sing和wo99基本免费,首推(后者网站做的有点屎),其余基本收费,但总有一些独家优质伴奏,一首也就几块钱,尚可,不过有个充值起步价这个有点恶心。

关于录音

由于是业余玩家,也没经过声乐方面的学习,所以关于唱法技巧这块我没什么好分享的,多听多唱肯定有用。

具体唱录的过程我不知道专业的做法是怎样的,我的做法是耳机播伴奏,人对着话筒唱~这句有点废,目的是只把人声录进去,所以不要说一定不能用外放音响,就是耳机都要尽量避免漏音。曾经见到有人问正确姿势是不是要伴奏和人声一起录进去,额~连我这种小白都知道这极其不科学,外录的伴奏还能听吗,如果把跟着真实乐器演奏一起唱比作身临其境照一张相的话,那么伴奏音频+人声的合成就相当于把人像P进风景,而伴奏和人声一起录则相当于把风景图片印制成一张布景板,完了人站跟前照相一样,哪种效果最差都不用说。

关于监听,有听湿录干、听干录干这些做法,干和湿其实是混响效果中的两个参数,但这里的干/湿我想是泛指未经/经过处理的人声,所以听湿录干就是指唱的时候,在监听耳机里听到的是加了各种效果的声音,可以是接近最终输出的效果,也可以是初步润色的效果,这是听湿,同时音频软件记录下的是未经处理的干声,这叫录干;听干录干自然就是指耳机里听到的就是录进去的声音;至于有没有听X录湿的做法,我不知道,即便有我估计也挺小众,因为记录讲究的是真实,加了效果进去可塑性会差很多。anyway,采用哪种做法应该没什么准则,而是取决于唱的人的偏好,两种我都试过,听湿会让你在唱的时候小陶醉,哇~我唱得辣么动听,不好好唱都对不住自己~呵呵,就是大概能起到一种激励、更加投入的作用吧,但坏处是,即便唱的不那么好也暴露不出来,最后有可能只能陶醉自己陶醉不了别人;听干的好处当然就是暴露问题以便及时修正,坏处则是有可能会打击自信~哈,尤其嗓音欠佳的人,有没有心情录完这首歌都难说,还有就是太过注意技巧的话,可能会忽略感情的投入,最后的效果可能是没什么瑕疵,但也平平无奇,反而不好。我猜嗓音条件不错的专业歌手都会选择听干吧,不过专业录音棚肯定有个专业录音狮,他一定是听干,发现不对应该会NG,歌手只管尽情陶醉的唱就行了。说回监听这事,专业上是不是一定要听着自己的声音唱我不知道,我自己在尝试过不同的监听做法后,现在的做法是不监听,就是耳机里只有伴奏,完了只管唱,唱的怎么样,回放见分晓,这好像有点抓瞎的感觉,但我就是觉得不管听湿听干,对我都是一种干扰,听湿的话容易瞎陶醉,听干则妨碍感情投入。

接下来是设备。我知道的设备和它们的接法是这样滴:麦克风→[幻象电源]→话放→声卡→电脑主板。下面依次说一下我对这些设备的非常粗浅认识,仅仅是认识,不是科普、不是点评、不是导购,因为我自己都不懂,写出来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指点:

  1. 麦克风

    一只像样的麦克风/话筒是必须的,当然不同等级的玩家对“像样”有不同的定义,像我这种渣级,200左右的就可以算作像样了(我怎么可能告诉你们一开始我是用买电脑送的耳麦在录),基本细节都可以录到,比如换气、低声哼唱什么的,但几首录下来,感觉还是有升级的需要,就是吼高音还是容易爆音,并不是多高的音哦,也就beyond《遥远的Paradise》那种音高而已,所以到高音地方还得下意识拉开一定距离才行,这就多少影响演唱的连贯了,所以接下来准备换只500块这个级别的试试。扯回正事,麦这东西水很深~好像每样设备讲究起来都很深,从几十上百,到几万一只都有。大致上我只知道麦分为电容麦、动圈麦,我简单把它们的区别理解为:电容麦拾音范围大、捕捉细节能力强;动圈麦则是拾音范围相对小、捕捉细节能力不如电容麦。根据这个特点,网友有结论,如果你声线还行,录音环境也还算安静的话,那就上电容麦;反之上动圈麦,它能天然帮你美化声音和降噪~大概可以类比一下手机自拍的美肤模式,细节太多有时候不是好事。我自己来说,用的是电容麦~这不是变相在说我声音还行,是摆明在说
  2. 幻象电源。这是个可选设备,就是只有电容麦才需要幻象供电,动圈麦是不需要的。现在多数声卡、话放基本都带幻象供电,有个48V的按钮或拨动开关之类,如下:

    插电容麦就需要打开,插动圈麦就不用。如果后面的话放、声卡这些设备有带,那么就可以省下这个设备了,当然实在想添置一个独立的也行,有钱就可以任性。
  3. 话放。话筒放大器的简称,这东西我只看过一些网文介绍,作用是必要的,并不是一个酱油设备。从我小白的角度来理解它的作用就是,调节麦克风录音音量的大小,就是同样一个声响,录音音量不同,得到的音频的分贝就不同。高录音音量意味着高灵敏度,就是很细小的声响都可以被录到,但高录音音量往往带来的是较大的底噪(用过集成声卡那个【麦克风加强】的人就知道,这功能我认为就是一个软件话放,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话放的优劣我猜大概就是体现在底噪控制上,能尽可能提高录音音量的同时得到较小或接近没有的底噪就谓之好。除了提高录音音量这个基础功能上,我看话放还会带上一些其它功能,比如什么模拟输入转数字输出、声音饱和度等等,具体不懂,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另外,跟上面的幻象电源类似,在低段入门这个市场,很多声卡其实已经自带了话放的功能,所以不需要单独弄一台独立话放,需要独立话放的人已经不需要看我这篇了,指教我都有余。但要清楚,不需要这样一台独立的设备并不表示话放的功能不需要,它只是作为一个模块集成到其它设备中去了,也就是在整个录音环节,话放是必然存在的,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而已。
  4. 声卡。可能相比上面的设备,声卡是我们较熟悉的设备。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是个电脑主板都自带了集成声卡,麦克风和音响直接插主板上就能用,粉口绿口大家都很熟悉。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了集成声卡,插麦就能用,为什么还要扯上面一堆东西呢?是这样的,咱们复习一下,如果麦是电容麦,就需要幻象供电,而集成声卡~谁见过带幻象供电的集成声卡?反正我没见过,所以如果是电容麦插集成声卡,幻象电源是少不了的;当然如果是动圈麦,直接插吧。那话放呢,集成声卡自带~虽然很渣。总结一下,电脑录音,最少所需设备就是一只麦,如果麦是电容麦,那么再加一个幻象电源。感觉表述这种意思,还是代码清晰:
    var devices = new ArrayList();
    
    devices.Add(麦克风);
    
    if (麦克风 is 电容麦)
    {
        devices.Add(幻象电源);
    }
    一只麦+一块集成声卡能保证把声音录进电脑,但!更好的把嗓音录进电脑才是我们追求的。上面说了麦作为拾音设备,自然不能渣,那声卡又有什么讲究呢,我想首先要弄清的是:集成声卡到底能不能录好一首歌?我的答案是:不能。原因:①集成声卡自带的话放太渣。相信大家都有的一个经验是,哪怕录音音量调到最大,都必须离麦很近甚至贴上,才能录进合适分贝的声音,要想离远一点,必须借助【麦克风加强】,但同时带来的是很大的噪音,这还录什么歌,语音聊聊天还行;②性能弱。我想多数电脑用户对显卡性能有概念,例如高性能的显卡可以开高特效跑大型3D游戏,可以更快的渲染视频特效、更快的视频转码等等,反之则不性福。但对声卡的性能可能就不是那么有概念了,事实上开始玩录歌以前我也没概念,大概知道的一点就是做MIDI音乐时(也就是当年DIY一下手机铃声之类),好声卡有更多的乐器、音色可用,其实到现在我也不能说很有概念,所以接下来又是一番小白言论,真心求指导。低性能的声卡意味着低效的音频数据处理能力,直接表现就是,录进音频编辑软件里的声音,有明显的延迟。比如跟着伴奏唱,你以为节奏踩的很准,但回放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不在点上,我的情况是会整体往后延1秒左右,这是相当大的延迟,所以还得手动把剪辑往前拖,对上伴奏。除了大底噪大延迟,其它问题我倒还没发现,比如音质,没感觉比7、8百的独立声卡差,当然更好的声卡我没体验过,也许好到一定程度才体现得出来吧。
    所以对于录歌,一块像样的独立声卡是必要的,但是很惭愧,我给不了什么建议,我自己用的是一个800不到的外置声卡,就目前的感受来说~还行,起码没有上面说到的集成声卡噪音大、延迟大的问题,反正清晰的把人声和一些细小声音录进去不成问题,但还是存在底噪的问题,就是离麦10~20厘米的距离要想录进合适的音量,需要把录音音量旋钮调到较大位置,而此时就会得到明显的底噪,但也远远没有集成声卡麦克风加强的噪音那么大,但这点噪音还是得在后期进行降噪处理才行,当然可能跟我脚底有个UPS电源有关,这货风扇噪音不小,我相信如果声卡档次能上去一两档,底噪问题能得到改善。另外这里我还是做一点无谓的提醒,独立声卡分为内置和外置:

    不要误以为一定要外置的才叫独立声卡,也不要以为外置的要比内置好,我想主要还是看价钱。像图中的两块声卡,虽然外置的看起来很帅,但它比内置那块要便宜得多得多。另外要注意,内置声卡很大几率不带幻象供电、话放这些玩意,需要单独添置,外置则相反,从这个角度讲,内置声卡似乎更专业。说到这里,其实有个问题我一直想绕但注定绕不开,就是声卡声卡,它到底是个什么鬼,它究竟是干了一个什么事,或者说具备什么样功能的设备就/才可以称之为一个声卡,说它专业,就要弄明白本来该它干的事情是哪些,专门干这些事就可以说它专职,干好了就可以说它专业,而其余功能都统统算是附加/额外/狗拿耗子的功能。问题提出来了,但我真心答不了

    百科上那些概念解释能看明白才怪,所以这里再次恳请路过的高人,用你通俗的语言、风骚的修辞赐我知识吧。我是这么回事,数→模、模→数转换,比如话筒进来的声音是模拟信号,声卡要负责把它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才能进入电脑,以文件、流的形式存在,电脑里一切都是数字这点大家是知道的,另一方面,要负责把电脑里的音频数据转换为能指导发音设备(喇叭音响)工作的模拟信号,即数/模转换我想肯定是作为一张声卡必备的功能之一。但对于本来就是以数字信号进来(如带模数转换的话放就是以数字信号进入声卡)、以数字信号出去(如接受数字输入的调音台)的情况,像上点档次的声卡就有SPDIF输入输出接口,这种情况声卡的数模转换功能就酱油了,那它又在干什么呢~不知道,所以除了数模转换我对声卡的其它工作一无所知,对了,肯定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电脑认出它是一张声卡,这样在音频设备里才能选它作为输入/输出设备。

    除了声卡的本职功能,以及前面提到的幻象供电、话放,往往有些外置声卡还自带效果器,混响、高低音激励、调干湿什么的,甚至还有这样的东西:

    这个已经不能说是带调音台的声卡了,而是带声卡功能的调音台,它背后有个USB口,接电脑后就会认出它这张“声卡”。这些带效果的声卡可以将声音处理后再进入电脑,等于录进去的声音已经自带了各种酷炫拽的效果,比较适用于在线K歌。但对于录歌来说,不见得是好事,我认为采集环节,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的记录细节和真实情况,录音、拍摄、数据抓取等等采集类工作都是如此。加了效果的声音,实质上对于原本的声音是一种损害,可塑性也低很多,比如混响,原始声音进来的话,加大加小就是调节一下的事,但进来的要是大混响的声音,要想减弱一点混响可就不那么容易,即便做到也难免损伤,所以很少听到听X录湿的做法,BTW,上图那个调音台我一开始也考虑过,但仔细一想我玩的是录音不是K歌,于是果断放弃。

关于后期

后期这块我的流程是这样的。整伴奏、录唱、加DUANG、输出、分(ZHUANG)享(B)。其实说成【后期】不是很准确,因为有时候是边录边调,唱也是等伴奏整好了才唱,所以应该说是电脑端的操作,或混缩。我用的软件是Adobe Audition,版本是CC,简称AU,下面我可能会说成CC,其它同类软件没用过,但下面我不太会涉及到软件的具体操作,这不是教程,只是心得,期待操作方法的伙伴可能要让你失望。

  1. 整伴奏。找来的伴奏往往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音质赶不上原曲、改版的前间尾奏不如原曲那么有味、live版头尾有观众呼喊声、节奏略快慢、音调高了低了、声像不对、高低音不对、有主旋律音等等~所以完美原版伴奏是那么可贵,不用费事。我整伴奏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能用原曲的地方就用原曲。所以我的伴奏大概的构成是这样:原曲前奏+伴奏+原曲间奏+伴奏+原曲尾奏,如图(原曲我一般放1轨、伴奏放2轨):

    甚至一些几秒的过门我也会用原曲,总的目的就是得到趋近于原版伴奏的效果,所以既然要混,那么两者的曲风差异就不能大,一段民谣一段重摇岂非太违和,所以上面说伴奏时就说过,即便用改版伴奏,也要找与原曲相近的。混用首先要处理的就是①音调(或声调)、时长的问题,两者我都以原曲为准来调节伴奏,不过也有例外,就是有些原曲的音调,我们这种非歌手有可能拿不下,所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升降key有时候是必须的,不丢人。时长影响的是节奏,所以也要与原曲统一。【伸缩与变调】在CC里都属于剪辑的属性,共用实时、已渲染两种调节模式,选择后者后有较长的渲染时长,但为了理想的效果,必须忍受;②断刀处的融合问题。这个基本就是淡入淡出,但具体的出入点没准则,一切根据感觉来;③声像、高低音不吻合问题。有些伴奏相比原曲,声音感觉偏左偏右,过尖过浑,这就要调节声像和均衡来靠向原曲;④主旋律问题。我是通过中置声道提取法,但参数调节是个细致活,反正目的是尽可能只把它干掉而不损伤其它配乐;⑤缺和声问题。和声在有些歌曲里还是挺重要的,少了会失去很多感觉,比如Beyond《活着便精彩》,怎么办呢,自己配呗,但首先你要知道怎么唱,和声往往跟主唱不是一个旋律,这一点我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靠各人的金耳朵去原曲里面使劲辨音了。其它的音量之类的问题我就不说了,调下电平或动态处理很容易的事。
  2. 整人声。伴奏整好,接下来就可以愉快的开唱了,专业歌手录制的时候我不知道会不会NG重唱某些句段,反正我是会的,一气呵成除非是没什么难度的歌,主要问题是气不够,会唱累,只好pause歇一歇接着唱。这里扯一点,专业上应该是很讲究换气的技巧的,还有丹田、气息、颤音什么的,反正唱歌这事门槛不高,普通人喊表演节目一般都是唱歌,但仔细琢磨下来是很有门道的,不是有个好嗓音和音准就完事的,有点像c#,入门容易,但要深入也有的是玄机,所以我很佩服那些唱跳俱佳的人~前提是真唱,唱好一首歌要掌握的东西已经那么多,还得又蹦又跳,保持台型~真心不容易。但除去技术上的东西,唱好一首歌我认为还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感情,甚至比技术更重要,演唱演唱,它是一种演绎,能把歌曲的意境通过唱腔表达出来就是唱的好,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创作型歌手、乐队,他们的歌,别的专业歌手翻唱的往往会觉得不如原唱好听、有味,比如Beyond《情人》、逃跑计划《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些都是被专业歌手翻唱过的曲子,但我始终感觉不如原唱(这里没有黑和粉的因素,仅就我自己的感觉说事)来的动人,这当中当然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但我想必然有感情的因素。其实乐队成员多数我想是喜欢玩乐器的人组成,他们对声乐的训练相比专业歌手应该是不足的,单从唱法技巧上也许是可以被后者吊打的,但音乐这东西不是一个讲究完美的产品,而是讲感觉,瑕疵也是感觉的一部分,弄好了就是特色,或者说印记,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来,那说到感觉,外人怎么可能有参与创作的人来的深刻,就好像再专家的用户也不可能有开发人员了解自己的程序。还有个例子是枪花的《Don't cry》,那唱腔也许有我理解不了的技巧在里面,但我要说的是~绝了,很难想象别的一个好嗓音能唱出那种感觉。纯技巧的例子是那些由不太知名的专业唱将翻唱的试音碟,《丁香花》《爱是你我》等,嗓音、技巧真的不能再好,那颤音,你觉得该颤的地方就会颤起来,不该颤的地方丝毫不会颤,相当精准,可以说完美的唱法,也很好听,但~就是不如原唱有味,需要说明,我内心没有贬低翻唱歌手的想法,只是阐述我的上述观点。扯回正事,人声的处理目前我只会几招,①降噪。这个严格不算对人声的处理,但在[准]入门的设备条件下,却是不得不做的一个处理。本来CC自带的自适应降噪效果不错,但有个问题就是它不会沿用第一个剪辑侦测到的噪音,而是对每个剪辑都要“适应”一下,所以如果当中断过刀,后面这刀的前1秒还是有噪音,除非你每个剪辑前面都预留1s左右的“适应”期给它,为此我尝试过不少第三方降噪效果,只有waves的X-Noise Stereo感觉不错,现在我就是用它,CC自带的扔了。但降噪要适度,过了就会破坏人声;②消齿音。齿音是发Z/C/S时产生的高频音,国语歌这个问题不明显,粤语歌就难免了,像陈慧娴的有些歌是有明显消齿音处理的,E文我想也有吧~没唱过也听的不多,齿音在高音激励效果的催化下,有可能非常明显,一句歌词中如果有一个齿音,就会给人感觉那个音非常刺耳,连续有几个的话那直接没法听了,整首就听见sssss的声音,还怎么欣赏,所以齿音也要处理,CC自带的和waves DeEsser都不错,同样要适度,过了会破坏高频,造成人声发翁的感觉。BTW,我发现陈奕迅是用了一种独特的发音方式的来人工消齿,就是他的Z/C/S会发成接近ZH/CH/SH的音,就是不让舌尖直接碰牙齿,而是躲着点,这就没什么齿音了,《明年今日》比较明显,亦不需要分开类似亦不水要分开,感觉略怪,不知道他是为了消齿有意这么做,还是个人习惯;③均衡(EQ)和激励。两者都可以用来加重高音或低音~就是使声音变得清澈或浑厚,但俩效果器有所不同,可以配合使用,调谐出符合歌曲气质的音色;④混响。混响这块可调谐的参数比较多,光自带的效果器就有好几个,有单纯的声音混响和模拟出空间感的混响,我也玩的不是很转。基本的规律是,混响越小干声越浓,则越接近原始音色,反之则远离。大混响听起来是比较空灵、悠扬,但同时会掩盖本来的声音特质,所以凸显唱功的歌曲大多不堆混响。混响这东西就是即便唱的不怎么样,加了混响也感觉好听好多,可以类比图片处理中的柔化,很能遮丑和营造逼格,所以大概会深得业余玩家的喜爱,但我建议这东西要节制,一切根据歌曲气质来,有些歌曲需要空灵的感觉,比如卢冠廷的《一生所爱》,那就加大,有些则需要实沉,比如陈奕迅的《明年今日》,加了明显的混响反而不好。总之动不动就大混响大湿声我认为是很业余的做法,不能为了遮丑而遮丑,套用图片处理的说法,P的有点过了,该从唱功上下的功夫还得下,混响有毒。这里再举个有趣的例子,梅艳芳&梁朝伟的《剑伴谁在》(TVB86版《倚天屠龙记》主题曲,暴露年龄啊),可以明显发现给两人的混响度是不一样的,具体大家自己听,两人专业不同,很好理解。BTW,这歌我有伴奏,很希望有个女声跟我一起完成;⑤回声。这主要用在一些特殊的句段上,比如郑伊健&陈小春的《一于奉陪》的A段,是有适当回音的,还有歌曲中的某些喊叫声,适当加点回音能增色。此外,母带处理作为一个效果器,实际包含了上面说到的均衡、激励、混响等效果,是一个综合调谐台,但每种效果的可调性不如各自的独立效果器。除了上述处理,别的我就不大知道了,有待探索。
  3. DUANG完以后就是整曲复听,有不妥的地方适当调节,最好不要在这个阶段来fix唱录的BUG,这个需要在唱录环节就及时修正的,因为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找不到那种感觉,而且说到重唱,也最好是一个整段的重唱,单独补录一两句不好跟前后句的感觉对得上。另外,有些歌曲的不同段落,需要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也许A段需要清澈一点,C段需要雄浑一些,甚至不同句子都需要不同效果,所以人声可能需要按段落分在几个轨来施加不同效果,句子差异则使用断刀来施加剪辑效果。一切自我感觉良好后,导出混缩,我的preset一般是CBR 256k的mp3,完了利用mp3tag这样的标签编辑工具写上标签,说到标签,我想吐槽很多播放器,包括手机上的播放器,都只认标签不认文件名,尼玛提供个选项让用户选择会死啊,或者文件名和标签标题同时显示很难吗,现在的越来越多的软件动不动高喊内容为王、做服务、做应用,你圈钱可以,但可不可以有点做工具的匠心,真想日了这帮产品狗。

最后,业余录歌这事我认为就像照相,都是为了留住一些东西,猿/媛们,喜欢唱就录他一两首吧,不想费事的可以去录音棚,就当照个艺术照。对了,说了这么多,不放上一两首似乎有点留图不留种的意思,所以,献丑了:

-文毕-

posted on 2016-04-20 08:30  ahdung  阅读(4500)  评论(63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