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事少,细细读了《差距》一文,多少有点感想。我们这里多数人还是打工的,一天到晚,对着电脑的时间比对人的时间长,为什么?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养家糊口,据我观察90%的人都是这样。

  Joel Spolsky说(原文),“如果你喜欢编程,那么你真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你是非常幸运的少数人之一,能够以自己喜欢的事谋生。”不过在中国,人们没有多少机会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女怕嫁错朗,男怕入错行,许多人明白自己没有兴趣写代码时,想转行,社会已经不情愿给你机会了,除非付出额外几倍的艰辛努力。

  几年前我就是这样,但是,终于坚持了过来。现在能经常来这里看博客的,放心好了,我相信都是同志,是那10%中的人。

  话说回来,许多人眼中,编程只是个谋生的手段,和建筑工搬砖,清洁工扫地没什么区别。在一次吃饭时,我曾经上一家公司的项目主管,做B/S项目或C/S项目哪种更有意思?你知道他怎么说,四个字-“都没意思。”那位主管和我同岁,样子比我还年轻,居然会有这样的看法。

  慢慢发现,周围的人大体都是如此。上一家公司待了一年,有个一起和我进来的同事,说感觉在这得不到什么进步。确实平时工作就是维护已有的系统,没多少新东西。不过这一年里,我自学了MVC、Linq、JQuery,尝试在项目中使用,接触了SQLite、WCF等新名词。他算不错的了,至少知道应该进步,可是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即使环境再好,外因也奈何不了内因。5点50就准备闪的人,他的进步是不可能跟得上时代的。

  正如《差距》一文所言,“同样的项目,同一个团队,为什么有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并逐渐成长;同一个SDK同样的IDE,为什么高手就可以“信手拈来”;一个主程代领3-5名程序员,为什么有人会脱颖而出?”

  当年转行时,我参加一个.Net速成班,学期只有三个月,同学几十人中,只有四五个人最终投身软件开发。其他人或者做销售或者做支持,不少人直接没进入IT业。

  不能说它成功率低,因为对编程感兴趣的人就这个比例,北大青鸟也是这个成功率,不同的是在北大青岛要学两年,其实让自己明白是不是编程那块料,三个月足矣。我们多数人就是不舍得这几个月,浪费了一生的几十年。

  这短短三个月中,当老师在讲怎么拖控件时,我在看新浪体育-把页面代码抓下来,一点点自己对照实现。

  当老师布置了一个抽奖的控制台程序任务,我做成了一个“百宝箱”网页。

  当大家都在按老师思路做一个在线支付网站时,我想加一个ToolTip式的动态命令框,结果一天到晚查资料,把全部时间花在了上面,其他什么也没做。

  说到底,这就是兴趣,不过离人家的境界,孜孜不倦追求技术的梦想,还差得很远呢。

  老赵说希望写代码到六十岁,我想写到五十就可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COME ON!

posted on 2010-08-30 00:35  小城故事  阅读(5442)  评论(47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