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ragon的开发历程

//Code for fun!Code for yourself!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订阅 订阅  :: 管理

【转载】心中的闹钟和罗盘

Posted on 2012-09-13 16:43  P.Dragon  阅读(35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摘取网友YY的一片文章,有些感受似乎从这篇文章中找到一些共鸣。顾摘录之。

原文地址:http://ikeepu.com/bar/1077327

 

四年前写过《Hero’s come back》,现在又到了要写这种文章的时候,却发现想说的东西跟当初完全一样:

Dakkon:『知道』自己是一条艰苦的道路。
The Nameless One: 知道后,我知道再过不久我要到那里去。时间和命运即将临到,我不会再留在这里。

但是要告别四年的时光,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郑重的解释,我年前写过一封farewell letter,就直接帖过来用了=_=,末尾附上我的专用告别歌曲《call me call me》 XD

From: “Yang,Dexter”
Date: January 21, 2011 4:58:07 AM GMT+08:00
To: “Xie,Grant”
Cc: “Zhang,feng”

呃,先自白一下,我在心理上有两个情结:1、最讨厌让别人扫兴。2、最害怕让别人失望。——所以这件事情我一直不想说,不过其实不管怎么拖还是无法避免,拖到年后可能对公司会有损害,所以我觉得去TMD还是赶快告诉人家罢:我在年后就需要离职了~

我觉得张峰应该会觉得很突然,因为刚加入一年左右,可能想象不到我的心境。公司年会里最后上台的十几位有四、五年历史的老员工,也让我非常感动(绝对不是场面话),实际上我也只差3个多月就可以上台了,现在我可以很清晰的回忆起07年,刚毕业和工作满一年,3月份辞职,在家宅一个月,4月中旬开始找工作,4月25日来上海加入土豆。

但我注定成不了那个能上台的人,在我内心里,有一个要求“前进”的闹钟,其实在一年前就开始鸣叫了。实际上我对时间非常敏感,最近几年我一直以这样的心态生活:总觉得自己其实得了绝症,只剩下最后几年时间。因为跟别人不一样,我在22岁之前的人生存在至少七年的空白(就类似三井寿罢),虽然我有一个原则是绝不后悔、绝不否定自己的过去,虽然我觉得那段时间有得有失,是那段时间造就了我现在的人格,形成了我现在做事的方法和态度(感谢互联网)。但必须承认的是:在过去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没有获得我能够获得的东西。所以我已经被束缚的太久了,也已经回归的够晚了,我没有时间可以停留。

内心里还埋藏着一个叫作“初衷”的罗盘。我有一个原则是绝不忘记初衷。忘记初衷相当于失去自我,但实际上人很容易在做事和与人交往过程中忘记原本的梦想和渴望。在土豆的最近几年里,我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对技术的专注和热爱,我也确实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技术本身上面。记得Yuki曾经说过我有很多想法,好像也很久没有那种交流了,库、框架、工具、模式、解决方案、尝试新技术,这些仿佛就是我的全部,每个项目、每个需求对我来说都好像是一个借口,只是为了在开发过程中挖掘、提炼和积累出更好的技术,至于产品本身的价值、意义、甚至体验,我都无法控制,无法影响,于是也就不关心。李戎让我给他们的前端介绍经验,我说的第一句就是“很多优秀的技术都来自失败的产品”。——但这个不是我的本意,而是妥协,技术对我来说只是手段和工具,我的初衷是创造新事物,让别人看、让别人用、让别人喜欢,换句话说,产品才是我的目的,学习技术、磨练技术、追求技术,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产品,实现那些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就好像一个魔法师,背诵咒语,苦练技巧,只为追求力量,然而为什么要获得力量呢——这个就是他的初衷。

我至今仍觉得土豆是一家很棒的公司,虽然已经物是人非,虽然在扩张过程中出现各种大公司的弊病,但它仍然保留着最好的那些部分(至少在局部范围内),这些优点也是我今后选择工作的标杆。另一方面,土豆的前端技术和前端团队,一直都让我自豪。如今土豆即将IPO,算是走完了一段路。前端的主要产品也基本上都转移到其他人(以前我即使没兴趣没效率,也像强迫症一样把东西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样确实很不好),即便需求仍然繁多,反正我在生产力上占的比例也不大。广告和统计之类的系统都趋于稳定,技术架构的演化和规范虽然没有完成(本来我就不觉得有完成的那天),也一直保持在正确的、有前瞻性的路径上,张峰有足够的能力和执行力去推进,其实如果没有我,他还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我也很好奇:我留下的代码库有多少部分能保持生命力。我觉得要排除掉资历之类的因素,在“第二系统综合症”的影响下,完全由开发者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才能检验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现在是一个很合适的时候,不论对我还是对公司。需要强调的是,我离开不是因为工资低,这几年来一直有很多机会提供两倍以上的薪资标准,我离开也跟上市前景没关系,我好像要到6月份才能拿到最后1/4的期权,在近期离职应该是有损失的。记得加入土豆几个月之后,Vivian刚走(刚开始感到一点物是人非),有网上的老朋友邀请我去北京创业,当时我的回答是”我喜欢善始善终“,也就是说一切都取决于我自己的节奏和我个人的进展,而不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实际上从第一家公司开始,我就习惯了眼前人来人往。我不是被土豆的期权和许诺诱惑了四年,留下只是因为我在土豆想做的事情还没做完。

接下来我准备去北京,连带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一起改变,因为我觉得僵化的、习以为常的、缺少未知和期待的生活只是浪费生命。我接下来的工作会在豆瓣,实际上四年前我找工作的时候,是先投给豆瓣,然后才找到土豆——我一直都不算典型的视频网站用户,虽然日常看很多视频,但是我对片源、质量、字幕组乃至发片时间都有很宅的要求,很少在视频网站上看片,只能勉强算是一个youtube用户,所以我本来也不适合开发视频网站的产品(我觉得想从开发者的角度创造好产品,吃自己的狗粮是最重要的),我是Google, Apple和豆瓣的用户,我信仰技术,喜欢技术导向、工程师主导的产品文化,喜欢创新的、能拉近未来的事物,希望能为网络上那些在需求被忽视的情况下,仍然能自发组织起内部体系,创造出网络上大多数新内容新文化的“小众”用户们服务。

如果能完整读到这里其实有点超乎我预料了,也许对他人来说,有价值的信息就到第一段为止,我一向比较自我中心,所以写了过多的个人想法,不过,一方面是我真的很重视土豆同事对我的看法,即使要离开上海,也不希望留下任何误解和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也是在梳理自己的内心,我觉得『知道』自己是一件很困难又很重要的事情,向前迈步之前,必须先重新审视自己,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