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一》

1、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人们通过国际贸易的实践认识到,国际商品的流动起因于同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只要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大于商品的运费、保险费用等,两国之间又没有贸易限制,商品就会从价格低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为相关利益方带来利润。

国内一个很火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主角乔致庸冒着生命危险,屡次下江南贩茶,原道西北贩马、贩私。驱动他这么做的最核心原因就是不同区域之间,对同一种商品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即所谓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同种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国家之间之所以存在着差异,是由于在不同国家上产商品的成本不同。在国际经济学中,”差异出贸易“是阐述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基本思路之一,而解释成本差异的种种说法便构成了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不同学说流派

例如,

  • 绝对利益学说认为成本差异产生于贸易伙伴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 比较利益学说认为成本差异产生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 H-O模型认为成本差异产生于各国之间要素存量比率的差异

在古典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绝对利益学说被看成是比较利益的特例,是国际贸易的经典传统理论之一,也是人们今天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时的一般出发点。从经济史的角度来考察,绝对利益学说是适应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产业资本家阶级的贸易利益而诞生的,是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分工领域中的应用。

在经济政策上,经济自由主义对内主张自由放任,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外则主张自由贸易,这是斯密时代英国经济实力在其对外经济关系上的反映。

0x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要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斯密的这一思想表明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建立在成本的绝对差异之上的

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思路是: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时,如果具有特定的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便会具有竞争的绝对优势,出口这种商品便会受益。如果在国际贸易中,人人都遵循这样的原则:生产、出口自己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商品,则参加国际贸易的每一国家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也有利于促进各个国家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以致全世界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简单地讲,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为: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进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在进行劳动成本的比较上,斯密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即把生产中劳动耗费的差异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2、绝对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字说明

我们遵循斯密的原意,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利益分享进行讨论,在生产中只有一种要素参与即劳动,同时交换遵循等价原则。

假设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且A国和B组成整个世界(即A+B = W),每个国家均生产两种产品:X产品和Y产品。即2 x 2的模型。在两个国家的生产进行专业化分工之前,采取自己自主的模型,即

  • A国只需要消费自己生产的1个X、自己生产的1个Y
  • B国只需要消费自己生产的1个X、自己生产的1个Y

劳动耗费(成本)情况如下。

  • A国生产1单位X产品需要1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Y产品需要2单位劳动
  • B国生产1单位X产品需要2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Y产品需要1单位劳动

A、B两国的劳动耗费都是各3单位劳动,全世界(W)总劳动耗费6单位,全世界X、Y两种产品的消费数量共4个单位产品。

按照绝对利益学说的原则,

  • A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绝对低的生产劳动耗费,因此A国应专业生产具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的X产品
  • B国也同样

进行专业分工后的劳动在不同产品生产上的分配和产量情况如下。

  • A国经过分工,比分工前多生产了2单位的X产品,但比分工前少生产1单位的Y产品
  • B国经过分工,比分工前多生产了2单位的Y产品, 但比分工前少生产1单位的X产品

相比分工之前,全世界总产量从4增加到了6,增加了2个单位产品。

按照1X:1Y的比较进行等价交换,且如果A、B国都维持自己原来的消费需求(即各消费1个X和Y),则

  • A国比分工前多消费1个单位的Y产品
  • B国比分工前多消费1个单位的X产品

在A、B两国的劳动耗费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它们各自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提高。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各自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比较优势。

0x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

为了更为直观地分析按照绝对利益学说进行的分工和贸易的状况,我们用图形来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么假设条件如前。

  • 图(a)为A国的基本情况
  • 图(b)为B国的基本情况

图形表明,在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发生后,两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空间上的分离。

  • A国在分工前,如果全部资源生产X产品,产量为OX0,如果全部资源生产Y产品,产量为OY0
  • B国在分工前,如果全部资源生产X产品,产量为OX'0,如果全部资源生产Y产品,产量为OY'0

从图中可以看出,A国参加国际贸易的优势在于生产、出口X产品。因此A国使用全部的资源(劳动)生产X产品,并用X产品按照国际交换比率Tw(假设交换比例为1:1)交换Y产品进行消费。作为A国,出口CD的X产品,换回DA’的Y产品进行消费。

B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进行国际分工后,消费点分别为C、C',两国的消费点均提高了,也即均收益,世界的福利也因此得到提高。图中表现为无差异曲线与原点的距离扩大了。

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交换之后的福利情况如下图,

0x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

斯密认为社会财富应该用产品、劳务的生产来衡量,而不单纯是贵金属的保有量。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他从货币流的调整机制出发认为,贸易的顺差与逆差事实上存在着自动调节机制,会导致贸易自动向平衡的方向发展。贸易的一方不可能长期保持顺差而以此积累财富,贸易的利益应该是双方的,也只有贸易利益双方共享才可能使得贸易得到正常发展。

此外,斯密还认为国际贸易也是一国解决生产剩余,消除过剩的办法之一,在实践中,贸易参加国也可以用对本国用途相对较小的产品,换回对自己更为有用的产品,即用对自己效用较低的产品(如过剩的产品)换回对自己效用更高的产品,以解决生产能力与消费偏好之间的矛盾。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0x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按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产品上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便失去了参加国际贸易获利的可能,或者参加国际贸易便会使得本国的利益丧失殆尽。

但是,国际贸易的实践并不是这样,劳动生产率处于绝对劣势的国际照样在积极地进行国际贸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典经济学的比较利益学说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不在于贸易中绝对利益的存在,而在于比较利益的存在。

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前提

  • 采用的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的模型(2 x 2 x 1 的模型)。即现实世界由 A、B 两个国家构成(即 A+B = W),每个国家都在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只有唯一的要素即劳动要素的投入
  • 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A、B 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不存在任何贸易限制
  • 要素(这里主要是劳动)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同时一国之内劳动是同质的,劳动充分就业,且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 交易双方单位生产的劳动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成本支出。
  •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在上述假定前提下,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试图证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相对)利益,而非绝对利益。

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用一句话来概括:”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因而人们要在对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事那些自己具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这样才会有成绩,同时应该放弃在自身比较中劣势更为突出的工作,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在李嘉图看来,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若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处于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集中生产本国处于最大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字说明

假设世界由 A、B 两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在分别生产 X、Y 两种产品,在国际分工发生以前,其要素(劳动)分配、产品产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分工前,

  • A国生产1单位X产品需要6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Y产品需要4单位劳动 
  • B国生产1单位X产品需要1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Y产品需要2单位劳动 

B国劳动率全面高于A国。

在这个分工模式下,世界的全部产出为4单位,每一国家消费X、Y产品各1单位。世界的全部劳动支出为13单位,其中A国10单位,B国为3单位。

进行分工后,

  • A国的相对优势集中在生产Y产品,放弃生产X
  • B国的相对优势集中在生产X产品,放弃生产Y

  • A国此时生产10/4=2.5单位的Y产品
  • B国此时生产3/1=3单位的X产品

A国在保持分工前1单位的Y产品消费的同时,还可以用1.5单位的Y交换1.5X。B国还可以用2单位的X交换2单位的Y。总体上两国的收益都增加了。

0x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

1、图形解释的准备工作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如果各种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可以自由买卖,则会达成封闭条件下相应的均衡。在相应的图形中可以找到既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以及它们公共的切线。

我们假设,Q为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量,P为价格,X、Y为两种产品的产量,下标x、y分贝代表X和Y两种产品,因此总产出会有:

求导求均衡点,则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上述公式等号左边是两种产品的价格之比,为相对价格,等号右边则为斜率,既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又是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共有斜率。在这一均衡点上,由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它既是生产点也是消费点,因此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但是在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我们将看到一个经济体的生产点与消费点发生分离,它们分离的经济含义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福利会因为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得到提高。

2、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李嘉图点

我们假设世界由A、B两个国家组成,那么,世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便应该由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叠加而成。为了方便起见,A、B两国间的分工是完全分工的。

在上图中,世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被分解为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B国的生产以D点为原点,BC是它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A国的生产以F为原点,AC是它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世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由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合作,为ACB,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交点C便是李嘉图点,它意味着完全分工的情况。如果生产在该点进行,则表示两国进行了完全分工。

  • 如果B国进入完全分工状态,则生产在AC线上
  • 如果A国进入完全分工状态,则生产在BC线上
  • 如果两国都进入完全分工,则生产会在李嘉图点上

在比较利益学说中,A、B国只要至少有一个国家处于完全分工状态,世界的产出就会增加,福利就会提高。

0x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多国与多种产品模型)

以两种国家、两种产品和一种要素为基础的模型,也适用于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各个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一样,需求和供给的条件共同决定每个国家将应该生产哪一组产品,以及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格局,即在不同国家中,以及在不同的产品上,比较利益可以是梯级分布的,各个国家、各种产品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找到自己的相应位置,可以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进入国际市场。

0x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 从国际贸易的实际出发,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具有其合理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的利益
  • 该学说的假设前提勾玉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 按照该学说,贸易的产生原因是不同国家间比较利益差异越大则贸易发生可能性越大。但实际情况是,今天的贸易主要发生在比较利益差距较小的发达国家之间
  • 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活力,所有贸易参加过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否则就会违背经济理性的假设。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实行保护主义

2、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他坚持劳动价值论,并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李嘉图试图用劳动价值论解释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同在其他经济领域中一样,李嘉图在解释国际贸易时,并没有能够将劳动价值论坚持到底。

 

3、比较利益的分解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不仅是属于贸易参与双方的,而且可以被分解,使得人们对于贸易利益的来源有一个更为清楚、全面的认识。

0x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

来源于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该国并未实行产品专业化生产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国内价格进行贸易,这时该国的生产点不变,但社会无差异曲线不是与国内价格线而是与国际价格线相切,这样新产生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距离更远些,即社会福利得到提高。

 

0x2:得自分工的利益

除了贸易中交换的利益之外,分工也会产生利益,即在国际贸易中得自分工的收益。

这一利益主要来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行重新配置,即产生了新的国际分工。在原生产点上,按照国际交换比率明显比按照国内交换比率进行交换更为有利,由于更高价格的吸引,该国将生产更多的X产品,以获得更多利益。这时生产将在新的资源配置组合下进行,生产点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符合比较利益的方向变动,即生产更多的X产品,而生产较少的Y产品,同时生产点与消费点分离,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国际价格线的切点处,消费点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际价格线相切处,无差异曲线III和II相比进一步向外推移,福利水平得到提高。

  

 请你思考

1、试述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说明绝对够利益学说的主要缺陷

3、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用简单的数字进行分析

4、试用图形描述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5、应如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6、试用图形描述比较利益的分解过程

posted @ 2021-07-30 07:10  郑瀚Andrew  阅读(140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