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读懂宏观经济》笔记

1、产出

1.1、综述

国民产出这一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国家所生产出来的产出(产品和劳务)总量构成了其最终预算上的约束。

一个国家只有从国外借入差额,才有可能消费多于其自身所生产出来的产出量。

大量的产出,而非大量的货币,才是使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源泉。一国政府可以印刷并发行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货币,把它所有的居民都变成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并不会变得比以前更富裕,除非国民产出也同样增长。如果国民产出下降,即使拥有那么多的货币,他们也会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恶化了。

1.2、国民产出的衡量

最为广泛接受的国民产出的衡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计算国民产出(GDP)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避免同一种产出的重复计算。一个经济体中的产出总量就应该等于它所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每一吨钢、每一台拖拉机、每一蒲式耳谷物、每一个面包、饭店的每一餐、每一页纸、每一份设计蓝图、每一栋建设完工的大楼,等等。

但是,这并不准确,因为将每一种产品和劳务都计算在内,实际上最终常常会导致把处于生产若干阶段上的同一种产出重复计算多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 假设有一个林业公司A,在自己的森林里采伐树木并将木材以1000美元的价格买给B公司
  • B公司是一个家具公司,将木材截取、打磨抛光后制成桌椅,然后以2500美元的价格卖给零售商C公司
  • 而C公司最终将桌椅以3000美元卖给消费者

如果在计算中产出总量的过程中将每一项交易的价格累计加总($1000 + $2500 + $3000),那么其结果($6000)将会夸大产出量,因为把木材的价值计算了三次,而把木工工作的价值计算了两次。

这里看到,在整个链路上越靠前的产品和劳务,就越会被重复计算多次。

避免重复计算的一个好办法是只关注每一生产阶段上的新增附加值,即新创造出来的产出。

  • 如果一个裁缝花50美元买了一件半成品衬衫
  • 花1美元的成本钉上了纽扣
  • 然后以60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成品衬衫。

我们不能说他创造了60美元的产出,而只能说,他在半成品衬衫和纽扣的基础上增加了9美元的劳务价值,所以创造了9美元的附加值产出。

更准确地说,附加值等于产品或劳务的售价减去用于生产的所有非劳动投入成本。

我们把这种说法应用到前面木材加工的例子中。

  • 由于A公司将自己砍伐的木材以1000美元售出,而它并未购入任何原材料,所以它为整个经济增加了1000美元的价值(产出)
  • 既然B公司支付了1000美元的原材料投入,并将其产出以2500美元出售,所以B公司又增加了另外1500美元的价值
  • 最后,C公司花费2500美元购入,然后以3000美元将最终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所以它又增加了500美元的价值。

如果把每阶段的附加值相加($1000 + $1500 + $500),就会发现价值3000美元的产出被创造出来了。

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更为简单的避免重复计算的方法就是只关注最终的销售额,这样以前各个生产阶段所创造出来的产出就被暗含在内了。

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正确,其中第二种方法被称为【支出法】,是多数国家用作计算GDP的一个标准方法。

支出法的基本逻辑思路是,既然任何一种国民产出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购买,那么如果我们把花费在最终产品或劳务上的所有支出相加,其总额应该等于所生产的国民产出的总价值。

因此,GDP的标准定义是,一国在某一给定年度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通常把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持分为五类:

  • 家庭消费(C)
  • 生产性资产的投资(I)
  •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G)
  • 出口(EX)
  • 进口(IM)

所以这些类别的划分都皆在避免重复计算。

例如,投资只包括用在短期内(一般为一年)不会耗尽的产出上的支出。对于一个木匠来说,一把新的电锯可以代表投资,但他所购买的将被加工成桌椅的木料却不能算做投资。

把所有这些部分加总在一起,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恒等式:

国民产出(GDP)= 家庭消费(C)+ 生产性资产的投资(I)+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G)+ 出口(EX)+ 进口(IM)

它告诉我们,国民产出等于除进口之外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换个角度说,国民产出也等于整个国内经济所创造的附加值(即在生产的各个阶段所增加的价值)的总和。 

1.3、产出的跨国界交换

有时候,一个国家可能希望将其产出与别国交换。例如,美国可能希望用自己的商用飞机(如波音747)去交换日本的汽车(如本田或丰田)。如果在交换的时候,美国飞机与日本汽车的价值恰好完全相等,那么两个国家的贸易收支账户都会处于平衡状态。也就说,在美国和日本两国国内,出口和进口都恰好相等。

那贸易顺差和逆差又代表什么呢?

  •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多于进口时,它不可避免地会贷出同等数额的资金到国外,这部分资金允许外国人购买其顺差部分的产出(即顺差商品)
  •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进口多于出口时,它必须从国外借入资金以便购买多出的进口产出。由于借款,他就必须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归还这个差额,通常是附带利息的,但也有例外,比如美元货币

例如,如果美国即将从日本购入汽车而不出口任何产品,它就只能从日本借款来购买这些汽车。这种借款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

  • 美国人可以直接从日本银行贷款
  • 将股票、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卖给日本人
  • 美国政府向美联储贷申请更多的美元,然后用得到的美元支付给日本

不管该笔借款采取何种形式,其结果都是日本人持有一种权利,一种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对美国的产出拥有求偿权。这个时候,日本暂时对美国保有贸易顺差。

最终,当日本人决定用这种权利去购买美国的飞机、电影和软件时,两国间的贸易差额将会被抵消。现在要求美国实现贸易顺差,把它的一部分产出运输到日本,从而强迫本国人消费少于本国生产的产出。同时,日本将会陷入贸易逆差,他们的消费将超过本国的产出,而超出部分即来自美国。

所有这种跨国交易都会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所记录,例如下表:

当前交易(例如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被计入经常账户。包括出售给外国人的股票或债券的收入在内的金融交易被计入金融账户(资本账户)。

  • 经常账户的赤字一定会伴随着金融账户的资金流入(借款) 
  • 经常账户的盈余一定会伴随着金融账户的资金外流(贷款)

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是完全相对应的,一方的赤字必然会伴随着另一方数额相等的盈余。

1.4、增长的来源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产出随时间变动而增长,经济学家们通常会指向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来源:

  • 劳动的增加:当通过延长工人工作时间或者增加新人的方式(例如女性进入劳动市场)来扩充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就会增加
  • 资本的增长:当企业通过增设工厂和增添设备(通过投资)来提高它们的生产能力时,资本存量就会增加
  • 使用两种要素的效率的增长:当生产者能够从相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中获得更多的产出时(例如由组织创新所引发的),效率就会提高。经济学家通常把这种效率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TFP)”

1.5、财富和产出哪个更重要

当人们拥有很多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时,会觉得富有。但是他们之所以感到富有的原因是这些资产能够间接提供给他们对未来产出的求偿权。

例如,如果他们拥有一个公司的股票,那么他们就有权分享公司未来的利润,而公司的利润水平又取决于其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出水平。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拥有金融资产的人觉得富有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总能够将这些资产卖掉,并用这些收益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或服务。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富只不过代表了对未来产出的求偿权。

显然,如果产出的生产瓦解了,未来如果几乎没有什么产品和服务可供购买了(比如,大规模的流行病),那么大部分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都很快会失去大部分价值,有些甚至会变得一文不值。的确,这就是金融资产在萧条时期产出下降时会丧失价值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讲,大多数金融资产都代表着对实际生产性资产(比如厂房和设备)的求偿权,而这些生产性资产预计将在未来带来产出。

 

2、GDP核算

2.1、投资、储蓄和对外负债

由于GDP核算能够使我们计算出当前产出的价值,衡量随时间推移产出所发生的变化,所以它非常有用。GDP核算为我们探究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很自然地,投资构成了一个连接当前产出和未来产出的关键环节。GDP核算不仅可以告诉我们当前投资的价值,也可以让我们能够识别这些投资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资金的。

 

同时,总产值也等于总收入,而总收入又等于消费(C)、私人储蓄(S)、税收(T)之和,因为所有收入最终必将用于这三个方面之一。因此,可以说:

 

经过简单的推导,就可以得到下面关于投资来源的恒等式:

 

其中:

  • T - G - Tr(政府预算盈余):反映了政府储蓄
  • IM - EX(净出口)反映了对外负债,因为任何进口顺差部分本质上都是一种负债
  • S:私人储蓄 

这就告诉我们,投资可以通过这三个基本来源而获得资金:

  • 私人储蓄:个人储蓄加上企业未分配利润
  • 政府储蓄:政府预算盈余
  • 对外借款:净进口

如果一个国家希望提高其投资水平,则必须减少私人消费以增加私人储蓄、减少企业税费以增加企业未分配利润,减少政府支出以增加政府储蓄,增加对外借款,或者三种方法兼而用之。

相对于国内储蓄,对外负债可能更变化无常,因而形成了一个不太可靠的投资来源。这方面典型例子就是苏州早年的外向型经济在近几年遇到的转型困境。

此外,当一个国家的对外借款非常高的时候,经济学家通常会警告该国正入不敷出。这就是为什么当经常账户出现大量、持续的赤字,因而要严重依赖对外借款的时候,分析家们会认为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3、汇率

  • 短期变动看利率:利率的上升和下降分别伴随着货币的迅速升值和贬值
  • 中期的变动看通货膨胀:相对高的通货膨胀水平通常伴随着货币贬值,而相对低的通货膨胀伴随着货币升值
  • 长期变动看经常账户的不平衡情况:在相对比较长的时期内,赤字通常伴随着贬值,而盈余通常伴随着升值。

 

posted @ 2021-01-06 20:05  郑瀚Andrew  阅读(6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