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
inode与block概述
1.文件数据包括元信息与实际数据
2.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硬盘最小存储单位是“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个字节
3.block(块):连续八个扇区组成一个block
一个块是4K大小,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个块一个块的读取的。
4.inode(索引节点):用于存储文件元信息
每个inode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
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inode,并且至少占用一个block
inode不包含文件名。文件名是存放在目录文件夹当中的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当用户在Linux系统中试图访问一个文件时,系统会先根据文件名去查找它对应的inode号码: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根据inode信息,看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这个文件的权限;如果有,就指向相对应的数据block,并读取数据
如何查看inode号?
1.ls -i

2.stat

如何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
df -i 命令

如何批量创建用户?
echo user{1..10} |xargs n1 useradd

cat /etc/passwd可查看已创建的用户

删除文件空间不释放
1.cp /dev/zero /boot/xhx
2.df -h(查看)
3.rm -rf xhx
4.df -h或者 lsof |grep delete查看


删除一个文件,实际上并不清除 inode 节点和 block 的数据,只是在这个文件的父目录 里面的 block 中,删除这个文件的名字。Linux 是通过 Link 的数量来控制文件删除的,只有 当一个文件不存在任何 Link 的时候,这个文件才会被删除。在 Linux 系统运维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操作不慎、操作错误等导致文件数据丢失的情 况,尤其对于客户企业中一些新手。当然,这里所指的是彻底删除,即已经不能通过“回收 站”找回的情况,比如使用“rm -rf”来删除数据。针对 Linux 下的 EXT 文件系统,可用的恢复 工具有 debugfs、ext3grep、extundelete 等。 其中 extundelete 是一个开源的 Linux 数据 恢复工具,支持 ext3 文件系统。
1.安装依赖软件
yum -y install e2fsprogs-devel e2fsprogs-libs
2.新建分区
fdisk /dev/sdb
3.格式化分区
mkfs.ext3 /dev/sdb1
4.挂载
mount /dev/sdb1 /data
5.解压软件
tar -jxvf extundelete-0.2.4.tar.bz2 -C /opt
6.切换到目录下
cd /opt/extundelete-0.2.4
7.编译安装
./configure
make -j2 && make install
8.查看该分区下的文件
extundelete /dev/sdb1 --inode 2
9.模拟删除
rm -rf 文件名
10.恢复文件
extundelete /dev/sdb1 --restore-all
实操:











xfs类型文件备份与恢复
xfsdump -f 备份存放位置 要备份路径或设备文件。
常用的备份参数:
-f:指定备份文件目录
-L:指定标签 session label
-M:指定设备标签 media label
1.不支持没有挂载的文件系统备份,所以只能备份已挂载的;
2.必须使用 root 的权限才能操作;
3.只能备份 XFS 文件系统;
4.备份下来的数据只能让 xfsrestore 解析;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