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欧洲汽车市场:增长、电动化趋势与挑战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洞察欧洲汽车市场:增长、电动化新格局与挑战
根据最新的市场分析和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欧洲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复杂的变革,既有整体的温和增长预期,也伴随着电动汽车(EV)领域的剧烈竞争和市场格局调整。如果您关注汽车行业,特别是电动汽车(EV)的趋势,那么以下几点值得深入了解。
市场概况与增长预测:整体温和,电动车一季度承压
从整体来看,欧洲轻型汽车销量预计将呈现温和增长。年复合增长率 (CAGR) 预测为 1.72%,预计到 2029 年销量将达到 16.2 百万辆。这表明市场整体向上,但步伐相对稳健。
然而,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主要的14个欧洲国家,电动汽车销量出现了同比和环比的下滑。尽管如此,欧洲市场1月份的EV交付量曾显示同比增长了37%,这可能意味着季度内的表现有所波动,或者不同数据来源/统计范围存在差异。总体而言,第一季度的下滑为整体EV市场的快速增长趋势带来了一定的短期压力。
2024年畅销车型与品牌格局:欧洲品牌仍占主导
2024年,欧洲市场上最畅销的车型主要是小型车。前七名畅销车型的销量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包括Dacia Sandero、Renault Clio、VW Golf、Tesla Model Y、VW T-Roc、Peugeot 208和Toyota Yaris Cross。
欧洲品牌在2024年主导了市场。数据显示,大众汽车、丰田、宝马、斯柯达、奔驰、雷诺、奥迪、标致、起亚、现代等品牌在销量上占据领先地位。
电动汽车(EV)的崛起与竞争新阶段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 和纯电动汽车 (BEV) 在欧洲轻型汽车销售中的份额预计将快速增长,并有望在2035年达到重要地位。
在BEV领域,特斯拉曾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是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些主要市场中最畅销的BEV车型。
然而,2025年BEV市场竞争正日益激烈,新车型不断涌现。欧洲2025年1月的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了37%,但特斯拉的销量正在下降,市场份额正被其他(包括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抢占。这预示着未来BEV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2025年第一季度电动车市场新格局:大众崛起,中国品牌面临挑战
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电动车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
整体销量下滑:14个主要欧洲国家的电动车总销量为429,397辆,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460,015辆和2024年第四季度的511,774辆,呈现同比和环比下滑。
-
品牌排名大洗牌:
-
大众汽车销量增长迅速,超越特斯拉成为第一。第一季度销量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大众 (57,995辆,市占率13.5%)、特斯拉 (39,404辆,市占率9.2%) 和宝马 (31,666辆,市占率7.4%)。
-
相比之下,2024年第四季度,排名是特斯拉 (74,450辆,市占率14.5%)、大众 (53,616辆,市占率10.5%)、宝马 (37,849辆,市占率7.4%)。大众实现了显著增长,而特斯拉销量大幅下滑并失去了榜首位置。
-
排名4-10位的品牌包括奥迪、起亚、奔驰、斯柯达、现代汽车、沃尔沃和雷诺。
-
畅销车型变化:
-
特斯拉Model Y仍是第一畅销车型 (20,274辆)。Model 3排名第三 (15,769辆)。
-
大众汽车在前十车型中占据三席:ID.7 (16,217辆,排名第二)、ID.3 (13,088辆,排名第六)、ID.4 (9,841辆,排名第八)。斯柯达ENYAQ排名第四 (15,026辆)。起亚EV3排名第五 (13,894辆)。奥迪Q4 E-TRON排名第七 (11,287辆)。宝马iX1排名第九 (8,415辆)。丰田BZ4X也进入前十 (8,142辆)。
中国品牌在欧洲EV市场:份额波动与关税影响
2025年第一季度,在主要的欧洲14国汽车市场中,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相对较低。自主品牌累计销售30,415辆,市占率为7%。如果计入中资控股品牌(如沃尔沃、路特斯、极星),总销量为56,082辆,市占率为13%。这与大众13.5%和特斯拉9.2%的市占率相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欧洲电车销量前十的品牌中,没有中国自主品牌的身影,而2024年MG曾进入前十。
与去年同期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自主品牌市占率7.45%),今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市占率略有下滑。但相对于去年第四季度(市占率5.78%),市占率有所上升,这部分是由于第一季度整体市场下滑所致。
关税政策和各国补贴变化对市场规模和中国品牌产生了影响。关税提升对某些品牌影响严重。例如,MG在关税提升至48.1%后,销量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MG销量为8,913辆,远低于2024年1月的22,658辆和去年第四季度的10,614辆。其销量甚至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然而,关税较低的企业如比亚迪则获得了发展机会。比亚迪的关税为27.4%,其销量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7,530辆增长到去年第四季度的11,467辆,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增长到13,500辆,成为第一畅销的中国自主品牌。尽管如此,比亚迪在一季度欧洲电车销量榜上仅排名第12位,未能进入前十。小鹏汽车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销量2,495辆,在新势力品牌中位居第一。
其他中国自主品牌销量相对较低,一季度销量超过千辆的只有比亚迪、MG、小鹏和零跑四家。销量靠前的其他品牌包括奇瑞、极氪、大通、东风和蔚来等。许多在国内市场知名的品牌在欧洲销量仍在百辆以下。
在车型方面,MG MG4是一季度欧洲最畅销的中国自主车型 (5,063辆,排名25位)。其次是比亚迪ATTO 3 (2,731辆,排名41位) 和比亚迪DOLPHIN (2,344辆,排名48位)。沃尔沃EX30销量为8,054辆,排名第11位。比亚迪在欧洲销售的车型较多,但销量上千的主要是几款紧凑型车,大车销量一般。小鹏G6和G9表现较好。蔚来在欧洲有7款车在售,但销量多在百辆以下,缺乏换电站是其劣势。
好消息是,目前中欧关于电车关税的问题出现了转机,预计将按照最低售价的方式进行,这可能有利于中国电车在欧洲市场回暖。
法规与市场差异:并非单一市场
欧洲各国的BEV法规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例如,德国在2024年取消了税收减免和联邦价格补贴,荷兰也大幅减少了相关补贴,而法国和希腊则提供购车税收减免或补贴,挪威甚至免征多项税费并提供公司用车所得税减免。这些法规差异,加上关税政策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市场环境。
尽管表面上欧洲看起来是一个单一市场(如欧盟有27个成员国制定法规,欧元区有20个国家使用单一货币),但根据资料来看,它在经济、法规和文化上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差异体现在饮食、工作节奏甚至历史影响等方面。
这些差异也体现在购车偏好上。法国、德国、捷克和意大利等拥有本土汽车工业的国家,消费者在购车时表现出较强的“爱国主义”倾向。而EV市场份额最高的国家是北欧国家、瑞士和荷兰。这都说明了需要区别对待每个国家,因为客户偏好和市场条件各不相同。
欧洲购车者画像与渠道
欧洲新车购买者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而EV购买者的平均年龄则在40多岁。大约50%的欧洲新车(私人和商用)是通过租赁获得,并且这一比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0%。二手车市场中,约40%是之前租赁过的车辆。欧洲道路上车辆的平均年龄在10到15年之间,新的购车主要用于替换旧车。二手车市场则以年轻人为主。
新车的销售渠道仍然主要由汽车经销商主导。
EV驾驶者的担忧与技术解决方案
对于未来的BEV驾驶者来说,续航焦虑和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是首要担忧。
-
36%的潜在EV驾驶者认为续航焦虑是他们采纳EV的主要障碍。
-
32%的潜在EV驾驶者认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质量不足。
-
20%的充电会话因为充电站数据不准确而失败。
在这种背景下,AI在辅助规划复杂EV路线方面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景的能力。同时,80%的驾驶者更喜欢能帮助他们预先规划EV路线的OEM配套应用程序。资料还确定了EV驾驶者的旅程分为四个阶段:规划、驾驶、到达、充电。
根据特定的需求和EV充电基础设施的成熟度,可以将EV驾驶者分为四种不同的心态类型:
-
谨慎型 (Cautious):总是提前规划,清楚“最坏情况”。
-
旅程导向型 (Journey oriented):适应EV驾驶带来的变化,感到轻松自在。
-
目标导向型 (Goals oriented):只想从A点到B点,像使用任何其他车辆一样使用EV。
-
自信型 (Confident):EV老手,知道哪些充电网络最好,以及在哪里使用哪张充电卡。 这些不同的心态表明,不同EV驾驶者在旅程中有着不同的需求。
总结
总的来说,欧洲汽车市场整体仍在温和增长,EV的普及也在加速。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EV市场经历了销量下滑,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大众汽车销量迅速增长并超越特斯拉成为EV市场的领导者。曾经由特斯拉主导的BEV市场正变得越来越拥挤,新的参与者和车型正在改变格局。
中国品牌在欧洲EV市场面临挑战,特别是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大的品牌销量下滑明显。尽管如此,部分品牌(如比亚迪、小鹏)仍在逆势增长,并且中欧关税谈判的进展可能带来积极影响。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在欧洲EV市场的份额尚低,且未能进入销量前十品牌榜单。
欧洲市场并非铁板一块,各国在消费者口味、法规和市场条件上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目前的EV驾驶体验在欧洲仍有提升空间,续航焦虑和充电基础设施是主要挑战。理解不同EV驾驶者的心态是满足其需求的关键。AI和路线规划技术在解决这些挑战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链接
人工智能芯片与自动驾驶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