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  PCB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转) IAR FOR ARM 各版本,需要的大家可以收藏了
摘要:IAR FOR ARM 各版本,需要的大家可以收藏了分类: 单片机 嵌入式Linux相关 2012-03-31 15:55 16440人阅读 评论(15) 收藏 举报searchbbs测试ui首先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现在应该重新编辑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是很久以前不知在什么地方Copy过来的,很多问题不知怎么解决,现在我用的是KEIL for arm。用过Keil和IAR,个人感觉是IAR还是很不错的。下载地址是:http://files.iar.com/ftp/pub/box/CD-EWARM-6301-3142.zip V6.30.1(该地址看着像是IAR网站的,不知是不是O(∩_∩)O~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4-22 21:37 Red_Point 阅读(747) 评论(0) 推荐(0)

3W20H规则
摘要:3W20H规则3W原则: 这里3W是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保持3倍线宽。你说3H也可以。但是这里H指的是线宽度。不是介质厚度。是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如果线中心距不少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持70%的线间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3W规则。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W规则。针对EMI 20H原则: 是指电源层相对地层内缩20H的距离,当然也是为抑制边缘辐射效应。在板的边缘会向外辐射电磁干扰。将电源层内缩,使得电场只在接地层的范围内传导。有效的提高了EMC。若内缩20H则可以将70%的电场限制在接地边沿内;内缩100H则可以将98%的电场限制在内。针对EMC1. PC...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4-08 10:07 Red_Point 阅读(717) 评论(0) 推荐(0)

手机PCB设计的RF布局技巧
摘要:手机功能的增加对PCB板的设计要求更高,伴随着一轮蓝牙设备、蜂窝电话和3G时代来临,使得工程师越来越关注RF电路的设计技巧。射频(RF)电路板设计由于在理论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常被形容为一种“黑色艺术”,但这个观点只有部分正确,RF电路板设计也有许多可以遵循的准则和不应该被忽视的法则。不过,在实际设计时,真正实用的技巧是当这些准则和法则因各种设计约束而无法准确地实施时如何对它们进行折衷处理。当然,有许多重要的RF设计课题值得讨论,包括阻抗和阻抗匹配、绝缘层材料和层叠板以及波长和驻波,所以这些对手机的EMC、EMI影响都很大,下面就对手机PCB板的在设计RF布局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加以总结: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3-30 09:51 Red_Point 阅读(651) 评论(1) 推荐(1)

电路板设计经验
摘要: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设计电路是一项必备的硬功夫,但是原理设计再完美,如果电路板设计不合理性能将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不能正常工作.根据我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一些PCB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对您有所启示. 不管用什么软件,PCB设计有个大致的程序,按顺序来会省时省力,因此我将按制作流程来介绍一下.(由于protel界面风格与windows视窗接近,操作习惯也相近,且有强大的仿真功能,使用的人比较多,将以此软件作说明.) 原理图设计是前期准备工作,经常见到初学者为了省事直接就去画PCB板了,这样将得不偿失,对简单的板子,如果熟练流程,不妨可以跳过.但是对于初学者一定要按流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3-30 09:39 Red_Point 阅读(450) 评论(0) 推荐(1)

共模和EMI
摘要:关于信号完整性有2个原则一定要记住,就是电流必须在闭合回路里面流动,返回电流总是从最小阻抗的通路上流过。产生EMI问题有2个原因一个是闭合回路电流还一个就是共模。差模就是一个信号沿一个方向传播,其返回信号与其方向相反,从前端看起来是就是差模了。所以大部分人或许认为共模就是一个信号沿着同一个方向传播然后其返回信号也是沿同样的方向返回,这样从前端看起来电流同向就是共模了,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基尔霍夫定律说,流出多少电流最后还是要流入多少电流,如果返回信号和输出信号同向,那么都是电流流出了,没有电流流入了,这样理解肯定有问题。在信号传输里面有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也许是这些概念比较容易混淆,所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3-21 15:42 Red_Point 阅读(662) 评论(0) 推荐(0)

IPC-7351 LP Viewer的封装库及其命名规则
摘要:用Cadence画图时,需自己设计元件封装。幸好有Mentor Graphics IPC-7351 LP Viewer 10.2,这是个基于IPC-7351通用标准的浏览软件,可以查看各种器件的封装。IPC-7351标准覆盖所有类型的无源及有源器件件的焊盘图形设计,包括电阻器、电容器、MELFS、TSSOPS、QFPS、球形阵列封装、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小外形无引线封装等。IPC-7351为每个元件提供了三个焊盘图形几何形状,即高元件密度、中等元件密度、低元件密度,软件中对应的CAD data库分别是SMM/ SMN/ SML,就是各个库中对应的相同的封装的焊盘尺寸不一样:高元件密度SMM:焊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2-12 11:05 Red_Point 阅读(3864) 评论(0) 推荐(0)

IAR #pragma vector
摘要:在IAR编译器里用关键字来__interrupt来定义一个中断函数。用#pragma vector来提供中断函数的入口地址。#pragma vector = 0x12 //定时器0溢出中断入口地址 __interrupt void time0(void) { ; } 上面的入口地址写成#pragma vector=TIMER0_OVF_vect更直观,每种中断的入口地址在头文件里有描述。函数名称time0可以为任意名称。中断函数会自动保护局部变量,但不会保护全局变量。1 .内在函数也可以称为本征函数 编译器自己编写的能够直接访问处理器底层特征的函数。在intrinsics.h中有描述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9 14:56 Red_Point 阅读(4132) 评论(0) 推荐(0)

LPC2103学习之定时器0和定时器1 (转)------看者框图来编程序是比较好的思路
摘要:http://blog.csdn.net/abclixu123/article/details/7040048这两天学习LPC2103的定时器。开始看前面的寄存器介绍看的有点头晕,一会儿就搞混了。不过当我看到后面用图片描述定时器相关寄存器操作时,一下就明了了。知道应用再看原理后比较明了。为什么把这两个定时器放到一起,因为它们都是32位的定时器,它们除了外设基地址不同外,其他都相同。说说这两个定时器的特性1.两个32位定时器定时器/计数器各含有一个可编程的32位预分频器;2.计数器或定时器操作;3.定时器0有3路、定时器1有4路捕获通道。当输入信号跳变时可取得定时器的瞬时值,也可选择使捕获事件产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8 16:18 Red_Point 阅读(1292) 评论(0) 推荐(0)

IAR 的精确延时程序(转)
摘要:C语言中,想使用精确的延时程序并不容易。IAR 中有这样的一个函数 __delay_cycles(),该函数在头文件intrinsics.h中定义,函数的作用就是延时N个指令周期。根据这个函数就可以实现精确的延时函数了(但不能做到100%精确度)。实现的方法:建立一个delay.h的头文件:#ifndef __IAR_DELAY_H #define __IAR_DELAY_H#include <intrinsics.h>#define XTAL 8 //可定义为你所用的晶振频率(单位Mhz)#define delay_us(x) __delay_cycles ( (unsigned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5 15:53 Red_Point 阅读(2370) 评论(1) 推荐(0)

对Volatile的理解
摘要:对Volatile的理解 很多人对Volatile都不太了解,其实Volatile是由于编译器优化所造成的一个Bug而引入的关键字. int a = 10; int b = a; int c = a; 理论上来讲每次使用a的时候都应该从a的地址来读取变量值,但是这存在一个效率问题,就是每次使用a都要去内存中取变量值,然后再通过系统总线传到CPU处理,这样开销会很大.所以那些编译器优化者故作聪明,把a读进CPU的cache里,像上面的代码,假如a在赋值期间没有被改变,就直接从CPU的cache里取a的副本来进行赋值.但是bug也显而易见,当a在赋给b之后,可能a已经被另一个线程改变而重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6:19 Red_Point 阅读(212) 评论(0) 推荐(0)

在IAR的集成开发环境中实现数据变量定位方法如下三种
摘要:在IAR的集成开发环境中实现数据变量定位方法如下三种1、__no_init char alpha @ 0x0200; 2、#pragma location = 0x0202const int beta; 3、const int gamma @ 0x0204 = 3; 或:1)__no_init int alpha @ "MYSEGMENT"; //MYSEGMENT段可在XCL中开辟2)#pragma location="MYSEGMENT"const int beta; 3)const int gamma @ "MYSEGMEN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6:15 Red_Point 阅读(6742) 评论(0) 推荐(0)

IAR嵌入式工作台IDE _ (__no_init)
摘要:http://www.freescaleic.org/article/12-06/2514401340243312.html?sort=2125_2132_0_0IAR嵌入式工作台IDE用于编程基于MAXQ核的微控制器。IAR™ C编译器(用于MAXQ微控制器)提供用于定义闪存或SRAM位置中数据对象或变量的选项。编译器具有特殊关键词pragma location和pragma required;通过使用关键词,可将存储器分配给绝对地址的数据对象或变量。必须用IAR关键词__no_init或const (标准C关键词)声明这些变量或数据对象。请参见下文中__no_init、const、prag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6:10 Red_Point 阅读(4348) 评论(0) 推荐(1)

IAR编程环境 _no_init的问答
摘要:extern volatile BYTE sppRxStatus;extern volatile BYTE sppTxStatus;__no_init SPP_RX_STRUCT rxData @ "PM0_XDATA";__no_init SPP_TX_STRUCT txData @ "PM0_XDATA";大侠告诉我,后两句是什么意思?_no_init在编程环境中是蓝色的字。@ 符号什么意思。答案@是指定地址,__no_init 是一个SEGMENT,是给LINKER用的,定义到不初始化的块中去。@就是指定地址,这个应该没什么好说的了,大部分编译器都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5:51 Red_Point 阅读(5381) 评论(1) 推荐(1)

谁能讲解一下IAR STM8 1.3头文件io_macros.h这段程序
摘要:谁能讲解一下IAR STM8 1.3头文件io_macros.h这段程序:/*---------------------------------------------* Define NAME as an I/O 8 bit reg * Access of 8 bit reg: NAME *--------------------------------------------*/#define __IO_REG8(NAME, ADDRESS, ATTRIBUTE) \ __near __no_init volatile ATTRIBUTE unsigned char NAME @ ADDR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5:45 Red_Point 阅读(3063) 评论(0) 推荐(0)

C宏与函数
摘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5:22 Red_Point 阅读(256) 评论(0) 推荐(0)

ARM头文件,里面的"\"是什么意思(iar)
摘要:ARM头文件,里面的"\"是什么意思,?#define __IO_REG8_BIT(NAME, ADDRESS, ATTRIBUTE, BIT_STRUCT)\ volatile __no_init ATTRIBUTE union \ { \ unsigned char NAME; \ BIT_STRUCT NAME ## _bit; \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5:07 Red_Point 阅读(1124) 评论(0) 推荐(0)

IAR中 C语言位定义 (IAR)
摘要:__IO_REG8_BIT( SYS, 0xFFFFF802, __READ_WRITE )#define __IO_REG8_BIT(NAME, ADDRESS, ATTRIBUTE) \ __near __no_init volatile ATTRIBUTE union \ { \ unsigned char NAME; \ __BITS8 NAME ## _bit; \ // ## _bit ?? ## 可以连接前后 //比如 NAME 是 a,这句就//是 __BITS8 a_bit; } @ ADDRESS;typedef struct{ unsigned char no0:...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4:56 Red_Point 阅读(6166) 评论(0) 推荐(0)

地线的干扰与抑制
摘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21 10:06 Red_Point 阅读(283) 评论(0) 推荐(0)

信号完整性:PCB走线中途容性负载反射
摘要:http://www.sig007.com/bsjt/201.html 很多时候,PCB走线中途会经过过孔、测试点焊盘、短的stub线等,都存在寄生电容,必然对信号造成影响。走线中途的电容对信号的影响要从发射端和接受端两个方面分析,对起点和终点都有影响。 首先按看一下对信号发射端的影响。当一个快速上升的阶跃信号到达电容时,电容快速充电,充电电流和信号电压上升快慢有关,充电电流公式为:I=C*dV/dt。电容量越大,充电电流越大,信号上升时间越快,dt越小,同样使充电电流越大。 我们知道,信号的反射与信号感受到的阻抗变化有关,因此为了分析,我们看一下,电容引起的阻抗变化。在电容开始充电的初期,.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19 16:29 Red_Point 阅读(478) 评论(0) 推荐(1)

信号反射
摘要:信号沿传输线向前传播时,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一个瞬态阻抗,这个阻抗可能是传输线本身的,也可能是中途或末端其他元件的。对于信号来说,它不会区分到底是什么,信号所感受到的只有阻抗。如果信号感受到的阻抗是恒定的,那么他就会正常向前传播,只要感受到的阻抗发生变化,不论是什么引起的(可能是中途遇到的电阻,电容,电感,过孔,PCB转角,接插件),信号都会发生反射。那么有多少被反射回传输线的起点?衡量信号反射量的重要指标是反射系数,表示反射电压和原传输信号电压的比值。反射系数定义为:。其中:为变化前的阻抗,为变化后的阻抗。假设PCB线条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传输过程中遇到一个100欧姆的贴片电阻,暂时不考虑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05 13:37 Red_Point 阅读(2136) 评论(0) 推荐(0)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