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软件工程收获

其核心就是, 对于软件开发的5个重要组成部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维护,如何组织这5个部分的工作,以及如何完成每一个工作。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永无止境。起初,对软件工程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分工比较混乱。在划分模块后明确了各自分工,渐渐形成良性循环。

在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团队合作十分重要,争议固然存在,但通过讨论、协商,群策群力, 在不断磨合中能够达成一致与默契。团队成员中能力各有高下, 互相尊重, 各取所长, 不宜妄自菲薄。组长多加协调,组员积极配合,才能合作愉快。

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尽快接受新的知识,顺应变化,学为所用。上《高等软件工程》这门课,我的收获大概如下:

我们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呢?上面已经给出了一些原因。专业点讲,软件工程最终是为了实现“软件制造业”的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提高其劳动生产效率。只有如此,软件业才能实现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才能“做大做强”。没有管理的设计是失败和混乱的设计,没有设计指导的编程是无序的忙碌的。根据开发的软件的规模,应该适当程度的运用软件工程化的思想,需要灵活,毕竟我们开发的软件大多数是中小型的,大型的并不多见(我是这么认为的)。但只要涉及人员间的交流和沟通,或多或少都要需要软件工程才能更有效率,工作成果更稳定。

其实开发软件,就像是解决一个逻辑问题。想想自己平时是怎样写程序的。首先是要有一个想法, 即我写的这个程序是要干什么的;然后就是对要实现的核心功能大概构思一种或多种实现方法,并从中选出一种自认为是较好的;接下来就是将涉及的各种主要或次要功能分成各个模块;最后就是分模块来编码和修改BUG。在我看来,除了第一步外,其余的步骤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编码的过程中, 你总是需要不断地回过头来修改原先的模块设计,甚至最初选定的实现算法。

在团队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对于JAVA代码的知识提取与分析。我主要负责前端的搭建以及前后端的结合。还有博客互动和每周的上课交流,密集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逐步变成一个非常系统的反思性实践者。而且,隔段时间,还要向其他同学做一定的展示,这种密集的时间表对我们提出了压力,作为结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设计艺术贡献出来:我们学习技能,专业的语言和关于学科的思维方式。就像在工作是一样,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我们的个性和表达我们的技能。

posted @ 2021-01-25 21:55  imbasoul  阅读(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