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中药材]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桂枝,中药名。为樟科樟胡椒属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嫩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中文名称:桂枝
拉丁文名:Cinnamomi Ramulus
别名:柳桂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药材分类:植物
医保类型:医保(桂枝)
功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
1、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
3、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4、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禁忌:中药配伍禁忌:畏赤石脂、白石脂。
注意事项: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另外尚含有酚类、有机酸、多糖、苷类、香豆精及鞣质等。

药理作用
桂枝水煎剂及桂皮醛有降温、解热作用。桂枝煎剂及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常见致病皮肤真菌、痢疾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道痉挛及利尿、强心等作用。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挥发油有止咳、祛痰作用。

毒理作用
桂枝水煎液于白天小鼠灌服的LD50为624.7mg/kg,夜间灌服的LD50为773.6mg/kg。可见,桂枝对实验小鼠的毒性作用有显著的昼夜差异,白天的毒性和致死作用较夜间明显增强。

相关论述
1、《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肤风湿。
2、《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疼痛。

临床应用
1、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
2、治外感风寒、表虚有汗,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
3、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4、治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5、治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6、治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
7、治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相关配伍
1、桂枝配白芍,桂枝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白芍能养血和营敛阴。二者伍用,发汗之中有养阴敛汗之效,虽发汗而不伤阴,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使营阴不滞。共奏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之功,遁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所致的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緩等,以及营卫不和所致的自汗、盗汗、发热等。又因桂枝能温通阳气,白芍能养血和营。二者伍用,又有益气养血,滋阴和阳之炒。因桂枝又能温中散寒止痛,白芍又能柔肝急止痛。二药相配,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胱孪急疼痛,有补虚止痛之功。
2、桂枝配甘草,桂枝善于温通心阳,炙甘草能补益心气。二者伍用,辛甘化阳,能温通心阳,温补心脾,宁心定爍,具有温通而不刚燥,补益而不烹滞的特点,适用于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慄气短、自汗脉迟等。
3、桂枝配茯苓,桂枝辛甘温煦,善于助阳化气,茯苓健脾利水渗湿。二药相伍,通阳利水。遹用于阳虚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水肿。又因桂枝能溫通心阳,茯苓善健脾宁心安神,二者伍用,又有温阳益气,宁心安神之功。适用于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失眠等。
4、桂枝配附子,桂枝辛散温通,善于温通经脉以通利关节,附子辛热,善于散寒除湿,温经止痛。二药相伍,善于温经散寒止痛,常用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明显者。又因桂枝能温通卫阳,解肌发汗,附子善于补火助阳。二者伍用,有助阳解表之功,适用于阳虚外感风寒。
5、桂枝配龙骨、牡蛎,桂枝善于温通心阳,龙骨、牡蛎善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者伍用,有温通心阳、平肝潜阳、惊安神之功。对心阳不振、虚阳浮趑所致的烦躁失眠等疗效卓蓍。又桂枝温通卫阳,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三药伍用,又有育阴通阳、固精止汗之效,与滋养阴液药配伍,可用治阴阳俱虚,阳失固护,阴失内守所致的自汗、盗汗、遗精、梦交等。
6、桂枝配桃仁,桂枝辛散温通,善于温通经脉,桃仁苦泄性平,善于活血祛瘀通经二者伍用,活血祛瘀逼经之力更著。适用于瘀血内阻之痛经、闭经、头痛、腰痛等。
7、桂枝配吴茱萸,桂枝辛散温通,善于温经散寒通脉;吴莱萸辛苦性热,善于散寒止痛,硫肝下气,二者伍用,温经散寒止痛力强。透用于阴肝经阴寒凝滞之头痛、疝气疼痛,以及妇女冲任虚寒之少腹冷痛、月经不调。

鉴别用药
1、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桂枝均辛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二者常相须为用,但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同时,麻黄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胂,又常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为治疗肺气壅過所致喘咳的要药,又用于风水水肿(水肿兼有表证者)此外,取麻黄散蹇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痹证,阴疽,痰核。桂枝又归心经,辛甘温煦,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还是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桂枝均宜使用。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蒲经、产后腹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动悸、脉结代。
2、附子与桂枝,两药均味辛,同归心经,均具温经散寒,通痹止痛之功,同可用治风寒湿痹。然附子辛散温通,彻内彻外,善逐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故素体阳虚,寒湿偏盛,关节掣痛,屈伸不利,寒痹重证最为常用,附子又归肾、脾经,有救逆,助阳补火的作用,用于亡阳证,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又可用于虚寒性的阳麥宫冷,胱脱冷痛,泄泻,水胂等。桂枝辛散温通,既人心经走血分,能温通心阳而治疗胸痹胸痛,又可温中补虚,散寒止痛而用于中焦虚寒,胱腹冷痛,又能温经散寒、活血通经而用于妇女感寒,血滞经闭,癥腹痛,桂枝又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平降冲逆的作用,用于风寒感冒,瘀饮蓄水,心悸弃豚等。
3、肉桂与桂枝:同出一物,均为辛甘性热之品,均能助阳散寒、温经通脉、止痛,均可治脘腹冷痛、风寒湿痹、阳虚水肿、斑饮、胸痹,以及经寒血滞之痛经、经闭。所不同的是:肉桂为树干之皮,力强而功专走里:又善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治阳虚火衰诸证、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寒疝腹痛、阴疽流注等。桂枝为树之嫩枝,力缓而走人走里;又善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有汗或无汗。
4、桑枝与桂枝,两者均能祛风通络,皆可用治风湿痹痛。但桑枝以祛风除湿通络为长,桂枝则以温经散寒通络为优,均偏行于上肢肩臂,古人认为桑枝得桂枝治肩臂痛,故对于上肢风湿痹痛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桑枝性偏凉,宜用于风湿热痹,且善散风除湿,故也常用于风湿瘙痒,又能利水退肿,治疗水肿脚气;桂枝辛温偏治寒痹,且温经通阳之功还可用于治疗胸痹、痛经、脘腹疼痛、痰饮等。

相关药品:表虚感冒颗粒、肾炎消肿片、寒湿痹颗粒(片)、安中片、心荣口服液。
相关方剂:麻黄汤(《伤寒论》)、桂枝汤(《伤寒论》)、小建中汤(《伤寒论》)、温经汤(《金匮要略》)、五苓散(《伤寒论》)。

药膳食疗
桂枝羊肉汤:
(1)功效: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能润肤、抗衰老,还可改善虚冷腰痛的症状。
(2)原材料:桂枝10g,当归10g,黄芪10g,枸杞10g,羊肉20g,生姜10g,盐适量。
(3)做法:将药材洗净。当归、桂枝装入纱布袋中,生姜切片,羊肉洗净切块。汆烫备用。然后将羊肉放入锅中,加入姜片、适量水,以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接着再加入黄芪煮20分钟,加入纱布袋、枸杞,再煮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1、桂枝: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叶,粗细分开稍浸,洗净,淋润,切薄片,晾干或低温干燥。
2、桂枝木:取10mm以上的粗枝,削去皮,取木切薄片。
3、桂枝尖:取泡好的桂枝的梢部,切小段。
4、炒桂枝:取净桂枝片或段,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显焦斑,取出放凉。
5、蜜桂枝:取净桂枝或段加入炼蜜及清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取出放凉,晾干。每净桂枝100kg,用炼蜜12kg。

保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饮片性状
1、桂枝:参见药材性状。
2、桂枝木:呈类圆形的薄片,气微香特异,味微辛。
3、桂枝尖:形同桂枝而细,呈不规则的小段。
4、炒桂枝:形同桂枝,黄棕色,偶有焦斑。
5、蜜桂枝:形同桂枝,黄棕色,略有黏性,味微甜。

 

 创建时间:2023.05.08  更新时间:

posted on 2023-05-08 20:01  滔Roy  阅读(4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