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的落败缘由:乔布斯远见与高层决策的失落
AI 这个词,这两三年在科技圈要多火有多火,朋友圈、新闻头条、各种大会,没完没了。打从ChatGPT横空出世,各大科技巨头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往AI里砸钱。但奇怪的是,苹果,这个“科技公司里的巨无霸”,居然在这场热潮里特别安静,仿佛故意躲了起来似的。
去年6月的WWDC上,苹果终于“官宣”了自己的AI:Apple Intelligence。可时间已经过去快一年,别说什么新奇体验了,大多数用户隔着屏幕也只是听个响——Apple Intelligence就跟都市传说一样,不见人影。

外界看得一清二楚:苹果AI不行。但问题出在哪儿?其实没人说得明白。
最近,专业扒苹果内幕的Mark Gurman在外媒写了篇长文,题目就很直白——“为什么苹果还没搞定AI”。里面的内容不只是技术问题那么简单,还有公司内部的各种意见分歧、路线摇摆,甚至是技术天花板上的无奈。
特别是Gurman用的“仍未”这个词,多少有点“苹果你不着急我都看着急”的调调。
今天咱们就聊聊,为什么曾经领先时代的苹果,这回在AI上掉了队。顺便回顾一下他们AI的前世今生,理理枝枝节节,看看它为啥成了苹果的“软肋”。
十四年前的Siri,其实已经很像“AI原型”了
2011年10月4日,算是苹果历史上一天浓墨重彩的日子——也是乔布斯去世前一天。巨星谢幕后,留给世界的“遗产”之一,就是Siri。
当年的Siri,说白了就像从科幻电影里跑出来的小助手。能听你说,懂你要啥,帮你查天气、订餐厅、找电影院甚至叫出租车,一时间“未来生活”离普通人突然近了一大截。

Siri和经典款iPhone 4s一同亮相 | 图片来源:Apple
不过,乔布斯当时对搜索引擎没啥兴趣。有人回忆:“乔布斯坚信,用户不会主动去搜东西,苹果的意义就是替大家挑选并推荐内容。”这思路,后来一直影响着苹果。
据说乔布斯第一次在App Store刷到还只是款小应用的Siri时,立刻就种草了。Siri的创始团队目标很远大——“你可以直接和互联网对话,助手自动搞定各种琐事,连背后用了哪些服务、解决了哪些麻烦都不用操心。”你看,这描述和现在的大语言模型用法是不是有点像?
乔布斯很快上门“抢人”,三小时会谈没谈拢,他也不死心,硬是连续24天每天打电话,最后终于把公司收入麾下。他亲自把Siri设为最高优先级项目,还在离世前全心投入它的研发。
那个年代,Siri几乎重新定义了智能语音助手。但好景不长,谷歌、亚马逊、小米飞快跟进,自家的Siri发展慢得像原地踏步。
苹果的AI布局其实很早,早在Siri那几年起就已经在研究机器学习,不过主要还是为面部/指纹识别、智能提醒、地图优化,以及后来那几个重磅项目(比如头显和造车)服务。

用Siri查天气的画面 | 图片来源:Apple
最初,Siri就相当于个聪明的遥控器,多半只用来查天气、设闹钟、放歌、发短信这些基本操作。
别说,苹果也悄悄收过好几家AI初创公司,什么Laserlike、Tuplejump、Turi都被收入囊中,还曾认真想砸40亿美元买下Mobileye(后来被英特尔抢先一步,花150亿美金买了),一看就知道野心不小,只是终究没闭环。
那会儿OpenAI还刚成立不到半年,豪言要造“通用智能机器人”,而Siri用户则在一台台iPhone上默默设闹钟,查天气,放音乐。
走一步看三步——期望、拉扯、和怀才不遇
按苹果这样的家底和队伍,AI这局应该稳赢吧?可现实往往不走寻常路。Mark Gurman报道了不少苹果内部的“乱麻”,尤其是AI方向谁说了算,始终定不下来。
2018年,苹果大手一挥,把谷歌搜索&AI的顶级大佬John Giannandrea(大家直接叫他JG)挖过来,誓要在AI上开卷。

苹果AI主管John Giannandrea | 图片来源:Apple
在谷歌,JG简直是头号风云人物,他主导的团队把AI塞进了Google Photos、Translate、Gmail各种王牌产品。有人感叹:“这个级别的技术官,放哪儿都是镇场子的存在。”
苹果费劲捞来JG,可不是只是挖墙脚,更盼着他带领苹果升级为AI领袖。
库克当年发公告还说得挺激动:“机器学习和AI对苹果的未来至关重要,不光能改变技术交互,还实打实改变了用户生活。有JG加盟,我们很幸运!他一定能带领我们在这个赛道不断突破。”

John Giannandrea 加入苹果后的新闻照 | 图片来源:Apple
七年一晃,回过头来看,乐观没了,牛皮也没兑现。苹果的AI感觉走着走着,反而越掉越远。
问题根子其实很“人性”:高管们对AI的战略完全没共识。
有些比较务实的高管觉得,应该把AI更明显地用在iOS上。2014年就有人说:“这是颠覆性技术,比我们想象中厉害太多!”但主管iOS的Craig Federighi却没兴趣,很多建议都被直接无视。
有意思的是,反而库克本人是最相信AI的。在苹果内部,他一直对Siri追不上Alexa而耿耿于怀,对智能音箱领域的落后也很不满。
至于主导的JG,他也是反复横跳。刚入场时,信心满满:“苹果的封闭生态是巨大优势,我们可以一夜间把最新AI功能推送给十几亿设备用户!”想想挺让人激动的。
但很快,他发现训练大模型、测试AI,需要巨量投入,还得拉来顶级人才组建新大队。他也下手整顿Siri,砍掉一堆用得少的功能,试图让它“瘦身提速”。
可不管他怎么努力,总是被卡脖子。尤其是软件大boss Federighi,死活不肯为AI豪掷重金。他就觉得“移动设备最核心的不是AI”。

Craig Federighi,苹果发布会上的“亲切大哥” | 图片来源:Apple
在苹果文化里,更是流行这样一套逻辑:“做产品我们最讲究‘等市场验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后反杀。现在好了,AI不吃这一套,有些技术门槛谁也抄不了。”
直到2022年底ChatGPT突然火爆,苹果人彻底傻眼了。有人回忆道,“在它爆火之前,苹果根本没考虑‘Apple Intelligence’这种概念,OpenAI都大张旗鼓干了那么久,也没人认真跟进。”
ChatGPT发布不到一个月,Federighi自己也开始让AI写代码了。他这才真切感受到AI的“威力”,然后带着JG和其他高管火速对接了OpenAI、Anthropic这些公司,重新摸行情定方向。那之后iOS 18的开发目标变成了“能加多少AI功能,就多加一点”。
可惜,此时距离同行已经落下几条街。后知后觉的苹果,只能让各个产品开发团队各自“拼命输血”,结果可想而知——技术不统一、进度参差、兼容有问题。
整个WWDC 2024,Apple Intelligence的表现远不如预期。苹果内部搞出来的生成式AI只处理基本图片,对比ChatGPT还差一大截。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准确率明显落后。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好去找谷歌、Anthropic、OpenAI这些本来的对手们商量合作。
偏偏,就连选队友都能争出个你死我活。JG看好谷歌的Gemini,嫌OpenAI数据不安全也没长远动力,企业发展团队则对OpenAI狂热。最后,WWDC一宣布:Siri搞不定的,会直接丢给ChatGPT处理。

主打AI的大招还没全面“落地” | 图片来源:Apple
更让人尴尬的是:苹果自家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AI聊天机器人,很多高管越想越心慌,甚至觉得没底气。JG倒觉得无所谓,他本人对大模型持怀疑态度,还觉得距离AI真正“顶替人类”还得等好多年,而且自己和普通消费者一样,对生成式AI不信任。
所以,JG压根没着力做一个面向用户的ChatGPT“竞品”,据说他还跟同事亮观点:“消费者根本不想要那玩意儿。”
在公司内部,所有AI上的拖延和问题最后都堆到了JG身上。他毕竟是“空降”,没深度绑定核心团队,想要推全局变革很难。有内部同事直言:“他实在不善推销,技术好归好,拿不到战略资源也没法立大功。”
还有同事吐槽,JG太随和了,对团队管得过松。别的工程师分秒必争,平常连食堂吃饭都自己掏钱,赶工期的时候甚至特批给AI团队免费餐券,结果交付还比别人慢,引发了不少小团队心里不平衡。

左:库克 中:JG 右:Craig Federighi | 图片来源:彭博社
话说回来,JG的“佛系”心态其实也是对AI发展节奏有独特认识。他一直没被外界那股AI军备竞赛裹挟进去,还觉得OpenAI、Meta、谷歌这些对手威胁有限。他坚持认为未来的AI助手应该是设备主界面级别的体验,而非浮于表面的小玩意。哪怕被推下台,他也没放弃这个理想。
今年3月,他被“架空”了,不再握有所有产品决策权,Siri和机器人项目交出了指挥棒。库克显然不再有耐心。
可苹果内部还有人替他担心,如果太狠心让他走,跟着他的顶级AI工程师估计也会一拍屁股不再干。现在JG还留着,说是要“亲眼看到苹果AI步入正轨再说”,甚至坦承不再折腾Siri后,感觉压力小了不少。
技术落后,隐私反成致命难题
说到底,苹果AI的拖延可不是某一个人的锅。
实际项目还没落地时,市场宣传团队已经火力全开;产品做不出来时,负责软件的决策者还是在保守;更离谱的是,当AI芯片供不应求,苹果的采购效率都慢半拍,自己手握大把现金却被微软、亚马逊抢先一步囤空GPU,模型训练速度也跟着掉队。
人员、硬件全线拉胯,最要命的是,苹果的AI团队人比对手少,能用的GPU更是杯水车薪。
当然,苹果以一贯的姿态认为,慢不要紧,先让其他人踩坑,自己后发制人。苹果的产品向来走精细打磨路线,更新慢但好用,因此才有了“苹果不追潮流,但用的都是最棒的东西”这层光环。
库克也还挺能扛,在财报会上被问“AI怎么还没来?”他云淡风轻地答:“我们只是需要更多时间把事情做好,没有其他太多原因,就是用的时间比想象中多而已。”
问题在于,多久才算多?苹果在AI上烧了不少钱,眼下却没什么回报。尤其AI领域,比的就是开发速度和团队反应。
以前,苹果最牛的,是核心技术自主开发:iPhone的多点触控、Mac的自研M芯片,每一样都撑起了一个时代。但轮到AI,谁都看不出他们技术上的绝对实力。

苹果自研芯片已经是招牌杀手锏了 | 图片来源:Figma
更要命的是,苹果有一个天生的技术绊脚石:数据利用。
苹果这些年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宣传可没少做,也确实攒下一大票“用户信任分”。但这也导致他们自己的AI开发者拿不到像其他公司那么多真实数据,只能凑合用点开源数据和人工合成数据。
一位熟悉苹果AI的人直言:“苹果做任何AI功能,都要先过‘隐私警察’那关,能用的数据太有限了。”其实想想X(推特)搞AI,数据全在手里自然进步神速,而苹果想训练AI时,说实话没啥“粮食”。
所以,曾经引以为傲的隐私优势,短时间内反倒成了卖点里的“包袱”。而在那些疯跑的AI新贵面前,苹果这点“文艺路线”,多少就显得有点不接地气。
一环扣一环,AI不只是“Siri和Apple Intelligence”的事
苹果的AI步伐慢,问题远不止Siri和Apple Intelligence。前年,公司失血十亿美元、耗时十年以上的自动驾驶造车项目叫停了,说白了也是因为AI技术跟不上,无法实现预期的全自动驾驶。
据Gurman爆料,连带着以后苹果想做的AR眼镜、家用机器人,甚至让Apple Watch或AirPods智能识别环境这些功能,都有可能因为AI不给力而“胎死腹中”。

曾经“豪赌”造车,结果烧钱烧心烧干净 | 图片来源:Apple Explained
如果有一天,苹果的产品再也没法靠AI附能,那从公司DNA到软硬件生态链,都会遭遇大危机。
苹果服务的老大Eddy Cue都已经开始“敲警钟”了。像上个月,苹果设备上的谷歌搜索请求数量下降,他马上发邮件给同事:“22年来头一回发生这种事,就是因为AI。”再不改变,苹果迟早像当年被iPhone革了命的诺基亚一样,输给AI。
Eddy Cue的话很有分量,他警告团队——“iPhone有一天也可能不再重要,听起来疯狂,但架不住变化太快。”

Eddy Cue,苹果老将之一 | 图片来源:Apple
外界压力也在增大。比如为响应欧盟的新规,苹果操作系统未来得允许大家自由更换默认语音助手。到时候要是Siri还这么“平平无奇”,搞不好更多人直接换用OpenAI或者Meta家的AI助手了。
但苹果不会被动挨打,现在在苏黎世就有秘密团队专攻大语言模型的Siri(内部代号:LLM Siri),目标是让Siri真正“能聊、会整合信息”。德州、西班牙、爱尔兰的几千分析师也在帮Apple Intelligence做数据复查、查bug,反复磨准确性和“防幻觉”。
不仅如此,内部有高管干脆想把Siri正儿八经打造成ChatGPT级别的智能聊天机器人。项目组正在尝试让Siri连到开放网络、多种数据源,最近半年测试下来,据说性能已经和ChatGPT的新版本差不多了。

新系统“画饼”,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 图片来源:Apple
至于下个月的WWDC,据内部传出的消息,苹果会先着重升级Apple Intelligence,加入如AI优化的电池管理、虚拟健康教练等新功能,大手笔升级Siri暂时不会全面亮相。
他们一方面是担心Siri拉低AI整体口碑,另一方面也是学聪明了——再也不敢提前太早跟用户许下“空头承诺”。
最后,还记得Siri的联合创始人Kittlaus吗?他最近还挺乐观,觉得“别人都还没搞明白助手应该是什么样,而苹果十几年前就在这个赛道学习磨炼了。”换句话说,只要给Siri换个大脑,谁说不能让它再次成为大家的首选助手?
回头看,十四年前Siri横空出世,乔布斯点燃了整个智能助手的热潮。当时的苹果凭借产品和眼光走在最前面——可现在,风水轮流转,AI变局面前,Apple Intelligence姗姗来迟,Siri又卡住不前,自动驾驶失败告终……一种“盛极而衰”的味道越来越明显。
Mark Gurman披露的,不仅是“苹果慢了半步”的表象,更是内部战略迷茫、技术选择困难、企业文化和时代速度的碰撞。很多曾被苹果自豪宣传过的产品方法和文化,如今竟然束缚了它的“前进步伐”。
库克说,“只是时间问题”,但“时间”二字,谁又能说得清呢?
至少下个月的WWDC,我们大概率还是看不到真正的谜底。苹果,还得继续加把劲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