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分析

目录

第1章 系统分析

1.1 可行性分析

1.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1.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1.1.3 社会可行性分析
1.1.4 法律可行性分析
1.2 系统流程分析

1.2.1 系统开发总流程
1.2.2 登录流程
1.2.3 系统操作流程
1.2.4 系统性能分析

第1章 可行性分析
1.1可行性分析
下面分别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以及法律可行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核心技术支撑:
1.定位与导航技术:
结合GPS(室外定位)与UWB/蓝牙信标(室内高精度定位),误差范围可控制在1米内。
离线地图支持(如Google Maps离线API)应对网络信号弱场景。
2.环境感知技术:
手机摄像头+AI图像识别(YOLOv5模型识别障碍物、红绿灯、楼梯等)。
多传感器融合(陀螺仪、加速度计修正路径偏差)。
3.交互技术:
语音交互(集成科大讯飞语音SDK实现TTS与语音指令)。
震动反馈(通过手机马达强度区分危险等级)。
二、技术成熟度
1.现有开源框架(如TensorFlow Lite、OpenCV)可快速部署轻量化AI模型。
2.地图API(高德/百度地图)已支持无障碍路径规划功能。
3.技术风险:复杂环境(如人流密集区域)的实时障碍物识别延迟需优化。
三、开发资源
1.跨平台开发框架(Flutter/React Native)降低Android/iOS双端适配成本。
2.合作可能性:与市政交通部门对接实时公交/地铁数据接口。
1.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一、成本估算
1.开发成本:
团队人力(5人×6个月):约60万元。
技术采购(地图API、语音SDK授权):10万元/年。
服务器与运维(AWS/GCP):首年约8万元。
2.硬件成本(可选):
外接便携式超声波传感器(辅助障碍检测):单价200元,批量生产成本可降至100元。
二、收益模型
1.公益模式:申请政府残疾人辅助技术补贴、与公益基金会合作募资。
2.商业化路径:
高级功能订阅(如室内导航、紧急救援服务):20元/月。
B端数据服务:向商场/医院提供用户流量分析报告,年费5万-10万元
1.1.3 社会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需求
1.中国1700万视障人群独立出行需求迫切,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政策导向。
2.提升社会包容性,减少盲人对家属/志愿者的依赖。
二、用户接受度
1.调研显示:85%视障用户愿尝试语音导航App,但担忧隐私泄露问题。
2.需联合盲人协会开展试用推广,建立用户信任。
1.1.4 法律可行性分析
一、合规性
1.数据隐私: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用户位置、语音数据需本地加密存储,仅授权后上传云端。
2.安全责任:在用户协议中明确App为辅助工具,不承担因误判导致的意外责任。
二、知识产权
1.核心算法(如路径规划模型)申请软件著作权,避免技术侵权风险。
1.2 系统流程分析
1.2.1 系统开发总流程
需求分析(用户访谈、竞品分析)→ 2. 原型设计(低保真原型验证交互逻辑)→ 3. 技术开发(分模块迭代)→ 4. 测试(视障用户参与无障碍测试)→ 5. 部署上线(App Store/Google Play无障碍认证)。本系统的开发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系统开发流程图
1.2.2 登录流程
用户登录流程是无障碍登录设计:
语音验证码+生物识别(指纹/面部识别)替代图形验证码。
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了用户能够安全地访问并操作系统。如图1-2所示,登录流程遵循以下步骤:
用户启动App → 选择语音登录 → 语音输入手机号 → 接收语音验证码 → 完成登录
借助上述流程设计.

图1-2 登录流程图
1.2.3 系统操作流程
核心场景流程(以室外导航为例):

图1-3系统操作流程图
1.2.4 系统性能分析
关键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语音指令识别延迟<1秒,路径规划计算时间<3秒。
稳定性:7×24小时服务可用性≥99.9%,崩溃率<0.1%。
兼容性:支持Android 8.0/iOS 12以上系统,适配主流屏幕阅读器(如TalkBack)。
资源占用:内存占用<200MB,CPU利用率<20%(后台常驻时)。

posted @ 2025-03-21 16:15  哈哈我不去  阅读(1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