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作业3:白盒测试----总结与反思DAY12.

---恢复内容开始---

阶段一:熟悉白盒测试方法

负责人:刘思佳

工作质量评价:用例设计详细,考虑到白盒测试基于代码,所以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白盒测试方法,对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就更容易了解。对管理员和用户的登录、修改密码操作采用了多种覆盖测试,如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测试等。

工作过程对系统质量的评价:主体功能较为简单,密码的判定简单粗暴,代码的设计风格带有个人的思维较多,且能感觉得到个人编程的风格和一些小习惯,感觉不适合拿出来做一个面向更多受众人群的通用版本。

 

阶段二:熟悉代码复审的过程

负责人:王俊杰

工作质量评价:在此次会议中,我们就系统中一些存在的缺陷,根据测试用例进行讨论,确定可能存在的缺陷的优先级,优先级较高的优先处理,如果有足够的开发周期将提出完善的方案,优先级较低或者不影响使用则放在后面处理,时间不够就放置即可,并基本参照老师给出的评审过程完成了评审会议和评审文档

工作过程中对系统质量的评价:从评审阶段来看,系统的完成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例如,编程风格和程序设计都存在很多小问题,没有异常的处理,这样系统很容易崩溃;方法名命名不规范等。

 

阶段三:熟悉静态代码检查工具

负责人:吴辉

工作质量评价:对静态检查工具的使用过程及检查到的缺陷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工作过程中对系统质量的评价:该系统绝大部分功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异常处理也做的很不好。

 

阶段四:熟悉基于Junit的单元测试脚本开发

负责人:郜昌磊,吴慧杰

工作质量评价:郜昌磊负责完成测试脚本,吴慧杰负责测试脚本和系统,两人合作完成合作完成了findBugs的单元测试

工作过程中对系统质量的评价:该系统的功能简单,主要是针对老师模块的登录和添加老师信息,将测试用例导入之后,就能得到缺陷了。该系统的账号密码设置简单,异常处理功能很差,基本起不到作用,添加信息也没有异常处理机制,感觉源代码写的很不好。

现在,高级软件测试课程已经快要结束了,我感觉对这个课程想法改变还是比较大,一开始觉得测试没啥用,学习很浪费时间,任务有多,但是认真完成实验后发现软件测试不仅仅是测试,其实许多要测的地方是我们平时需要开发注意的地方,收获很多。

posted @ 2017-12-21 11:50  还要啥自行车  阅读(31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