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记者探秘“夜长沙”
[ 2006年12月12日03时12分 中安在线 ]
(前言)文化娱乐产业领军人物和“文化奇人”不断涌现、市民普遍夜晚狂欢的生活方式、深厚底蕴的湖湘本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娱乐文化场所的自我创新……造就了文化产业在长沙经济中支柱产业地位。合肥同样有着众多先天优势,然而差距却是有目共堵的。对比长沙,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文化娱乐产业领军人物不断涌现,深厚底蕴的湖湘本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娱乐文化场所不断追求创新……种种因素造就了文化产业在长沙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合肥也有着自身的优势,而差距在哪里?对比长沙,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完晚饭就“结束”不礼貌4天洗了11次脚
安徽籍刘先生,目前是长沙市一家小型企业的负责人,12月1日从北京回到长沙后,4天内在足浴店中共洗了11次脚,平均每天近3次。据刘先生介绍,从北京回到长沙后,不少朋友、生意伙伴请吃饭,吃完饭后就前往足浴店;“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自己再回请。就这样,4天下来洗了11次脚。刘先生告诉记者,大部分长沙人都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吃过饭后必须要找些“活动”,即使家庭聚会也不例外,30岁左右的年轻人往往习惯于到酒吧、迪厅等热闹场所活动,年龄稍长的则会去剧场、足浴等场所。
刘先生告诉记者,当初在合肥发展时,朋友之间或生意伙伴间聚会、交往,一般都是以吃饭、喝酒为主,吃完之后便各自离开。在长沙,吃饭后便结束 “活动”往往会被视为不礼貌。他说,他刚从合肥前往长沙发展时还不太习惯,一1年多下来,现在已经融入了长沙市民的这种生活方式。刚开始时,生意伙伴之间不熟悉,大家吃完饭后往往选择前往剧场看演出,因为这样既可以尽到地主之谊,又能避免相互之间不熟悉而无话可谈;后来渐渐熟悉后,便大家一起到足浴店洗脚,既能休息又能继续交流。
采访体会:在合肥,亲戚之间的家庭聚会往往就是在某个饭店里吃顿饭,到了晚上九十点钟后,一家人就要打道回府。而在长沙,一家人在吃过饭后往往还要到某个演艺场所去看演出。一场演出可能要两三个小时,花两三百元,这个时间和费用是长沙人很乐意出的,而这已成为长沙人的生活方式了,但是合肥人就很少愿意了。
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朱治东认为,长沙人的收入水平与合肥基本同处一个水平可能差不了多少,但长沙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历史,这是许多合肥人目前难以理解的。
千人同乐气氛感染消费者
“朋友们,把白天的压力、烦恼、忙碌、辛劳、郁闷,统统喊出来吧!用你的双手狠狠把它们拍碎!让我们尝试1200人一起尖叫的感觉吧!”田汉大剧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节目进行创新,但主持人的这句演出开场白则会每天晚上重复。这句开场白注定着接下来的节目,将会贯穿着大量快乐成分,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观众快乐。12月7日午夜的田汉大剧院内,1200名观众在主持人和演员的带领下,不停地摇摆着手中塑料手拍,发出一阵阵尖叫让在场观众无不动情。田汉大剧院法人总经理刘逶迤说,他们的演出就是要人们在这种氛围种忘却烦恼,并找到不带有任何苦恼的笑声。
从2002年开始,田汉大剧院引入容易为市民接受的歌厅文化,将保留少部分原有高雅节目的同时,大量吸收歌厅文化中搞笑、逗乐“天赋”。从开场的欧美风情舞蹈到中国传统的“飞天”杂技和互动小提琴表演,再到逗乐搞笑的东北二人转和相声小品,除了少数纯粹的高雅表演之外,其中都充斥了大量逗乐的台词。
如果说少量人在一起娱乐,某一个人会想起白天的不快,而1200人在共同营造的氛围,则让人不得不为这种氛围所感染。同样在酒吧等娱乐场所内,大量出于同样目的前往娱乐的人,少数人确实有着娱乐的冲动,而更多的人则为氛围所感染。田汉大剧院法人总经理刘逶迤说,他们的演出就是要人们在这种氛围种忘却烦恼,并找到不带有任何苦恼的笑声。
记者经过对长沙、合肥两地的演艺广场、酒吧等娱乐场所采访发现,采访体会(楷体):与长沙的娱乐场所相比,合肥娱乐场所则缺少这种千人同乐的氛围。记者在合肥的江淮大戏院、琴港等演艺广场看到,主持人和演员也极尽其能展示着才艺和逗笑,各家观众每天一般也都保持在600人左右,但这种氛围还是没有完全形成,不少观众仍显得比较腼腆。田汉大剧院的节目多以舞蹈、身体技巧和东北二人转等搞笑节目为主,歌曲相对较少;而合肥的演艺广场节目多以歌曲为主,在演出内容上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主持人穿插逗笑营造出的氛围往往不如舞蹈和搞笑节目。(本报记者殷平、宫礼)
--- 摘自:<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