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阅读笔记
1
记录自己阅读时的所想所感!
摘要:今天读了王建民老师推荐的一些资料《架构漫谈》(王概凯)收益很大。王概凯先生一共写了九篇文章,从第一篇到第九篇循序渐进,思路清晰,就算是我这样的初学者也可以读得懂。 这九篇文章的题目分别是这样的:“什么是架构”、“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如何做好架构之识别问题”、“如何做好架构之架构拆分”、“什
阅读全文
摘要:本书第二章讲述了“不同软件项目的需求视图”,开篇便告诉读者现在正在运行的软件分为:联机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信息系统(E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 )等;然后分别从这几类系统之间的联系入手进行了清晰的讲述,是我收获颇丰,涨了不少知识。 下面是这
阅读全文
摘要:第一二章 《软件需求最佳实践》第一章讲述了“需求现状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始部分就通过列举standish group机构总结的一些数据非常清晰和有说服力的表述了软件需求对软件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数据如下图: 其中软件成功因素中有15.9%用户参与,13.0%的清晰的需求描述,8.2%现实的
阅读全文
摘要:计划读书:软件需求最佳实践:SERU过程框架原理与应用... 本学期共发表六次阅读笔记,记录本人读此书的心得,每篇阅读笔记计划发表日期如下(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不会完全按照计划进行误差不超过3天) 第一篇阅读笔记发表日期10月15日(周六),读书部分:本书一二章; 第二篇阅读笔记发表日期10月23日(周
阅读全文
摘要:《梦断代码》作者罗森伯格对OSAF主持的Chandler项目进行田野调查,跟踪经年,试图借由Chandler的开发过程揭示软件开发中的一些根本性大问题。本书讲一事,也讲百千事;是写一软件,也是写百千软件;是写一群人,也是写百千万人。任何一个在软件领域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看完本书,必掩卷长叹:做软件难。
阅读全文
摘要:断断续续的读《梦断代码》这本书竟然读了这些日子很是惭愧因为时间一长有些东西就会忘记,好在这本书是向读者灌输思想的一本书,不是一本小说,也不是一本记叙文章,不必从头再来只需要翻开往日的阅读笔记看看自己的收获就行了,这大概就是把书读薄的意思吧,当然好书不读几遍是不会完全领悟到其中的精华所在的。 下面就是
阅读全文
摘要:今天抽出时间读一下《梦断代码》的第4到6章颇有些感触故做笔记于此。 第四章的名字叫“乐高王国”在本章中讲述了程序员的一个美梦那就是希望做软件就像拼装积木那般,事先将各种小的组件做成并做好全球统一的规范接口,那样程序员在做软件时就只要在大大的零件仓库里找出相应的零件按需拼装在一起不就完美了嘛!一开始我
阅读全文
摘要:以下是《梦断代码》的章节目录: 我打算用3次阅读将其详略得当的读完,这是第一次,0-3章; 读完第零章“软件时间”我就有一个想法“这哥们在说神马,貌似没有逻辑可言”但是仔细想一想他在给我们介绍软件的大致发展简史以及我们将在以后可能(哦不不不)是一定会碰上老多老多的BUG让我们头疼,软件工程虽说是工程
阅读全文
摘要:粗略的浏览了一下《梦断代码》发现作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很有经验的代码牛人在先进软件开发模式的指导下,没有资金压力,在更多大牛的带领下,原计划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开发出一个备受期待的个人信息管理软件(PIM),后来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这一创举,但是已经无人喝彩。而在故事中引发的各种案例以及带给读者的各种
阅读全文
摘要:《构建之法》第十&十一章主要讲述了在软件设计前期的需求分析问题上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分为“典型用户和场景”以及“软件设计与实现”。其中第十章大部分内容和教授上课所讲的一样比如说,用户的分类(典型用户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名字(越自然越好)2. 年龄(不同年龄和收入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3. 收入4.
阅读全文
摘要:略读《构建之法》之后发现老师上课讲述的内容大部分就是按照这本书走的,觉得十分生动形象,而且案例也十分的具有代表性,今天读到了第九章“项目经理”。本章一开始讲述了PM,SM之所以会出现在当代软件公司的缘由,成功地解决了“为神魔不一块开发,为神魔不让软件工程师去做市场”等小小的问题。 本章讲到了一些软件
阅读全文
摘要:《构建之法》这本书的确是本好书,初读第一章节,我大概了解我将要从这本书中学习什么,如何落实学习。本书具体介绍了,一个软件工程师是应该如何更好的成长起来的。作者不但告诉我们在以后工作之中应该如何去做,还针对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以及大学导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师生关系,作者在书中提
阅读全文
摘要:问题: 1. 文中强调程序工作者需要和强调团队协作能力,但就目前的学习授课方法来讲,这可能是不太现实的,在平时教学中是否应该添加一些学生之间互斗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所有的优秀的程序员都是通过不断地写代码培养出来的,那么在学生阶段我们应该达成什摸样的代码量才算合格呢? 3.对于以后自
阅读全文
摘要:《大道至简》传授软件工作中思想的一本书,共八章119页,今天我断断续续的将它读完,回忆全本书的确是受益匪浅。作为一名还未步入社会,还未经历过工作的辛酸与快乐的菜鸟,我觉得这些经验或思想是我的财富。 第七章的题目是“现实中的软件工程”其第一节讲述的是“大公司手中的算盘”,开始读此节的时候觉得云里雾里的
阅读全文
摘要:本书第六章《从编程到工程》主要讲到了“语言只是工具“,”程序“,”方法“,”过程”,“工程”,“组织”,“上帝之手”8个方面,层层深入让我有体悟到要想把一个工程完完整整的实现好自己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自己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哪里,一个工程应该如何一步一步的完善,该总样看待方法与模式和该如何在公司中更好的生
阅读全文
摘要:《大道至简》讲述了软件工作者如何思考的问题,“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就讲述了软件工程师在做项目甚至是工程时应该拿出一种总样的态度和行为来实现它。 "做过程不是做工程"讲述了软件工程自提出以来的一些进步(软件工程的瀑布模型,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的过程分成需求、分析、 设计、开发和测试等 5 个主要阶段)
阅读全文
摘要:第四章主要讲了在做项目时我们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的问题,让我又一次意识到做项目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软件工程不仅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它真的是一件大工程。第四章第一节就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客户不会用 C,难道就会用 UML 吗? 看到题目后瞬间就意识到了客户与程序员之间要达成意见合适且有效的合同期
阅读全文
摘要:《大道至简》第三章讲的是“团队缺乏的不只是管理”,主要讲了公司中项目组中员工的协作问题,和团体意识问题,本章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团队在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一个项目也不是一个人能所完成的,像王江民那样一个人便完成一个项目的时代也经过去了。所以做一个项目,需要团队合作,只有分工
阅读全文
摘要:大道至简第二章主要讲了“懒人创造了方法”,在这一章节中作者就同一时代得愚公和李冰在挖山时的方法做了比较,结论显而易见,李冰的烧山之法完胜愚公。是的,愚公只会日复一日的“勤劳”挖山,按他的说法山总有一天会被“愚子愚孙”挖完,但是时间也未免有点长。我们都知道做任何项目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任何一个程序的运行
阅读全文
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