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3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3

存储系统

​ 一个完整的存储系统应该包括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辅助存储器

存储器的分类

按存储介质分类

​ 存储器主要分为半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磁心存储器光盘存储器

按存取方式分类

​ 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顺序存取存储器直接存取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存取信息,存取时间和存储位置没有关系,其优点是读写方便使用灵活,缺点是断电信息丢失。RAM分为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静态RAM常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动态RAM常用做主存

只读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的内容只能随机读出而不能写入,并且其内容断电后可以保存,所以一般存放固定不变的程序,只读存储器与随机存取存储器一起构成了主存,注意ROM不能叫做随机存取存储器是因为它只能随机取而不能随机存。

串行访问存储器

​ 串行访问存储器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时,需要按照物理位置的先后顺序依次访问,主要包括顺序存取存储器(磁带)和直接存取存储器(磁盘)

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

​ 可分为主存储器(主存)、辅助存储器(辅存)、缓冲存储器。

img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存储字数x字长。存储字数表示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大小,即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目,字长即存储字长,表示一次存取操作的数据量

单位成本:

每位价格=总成本/总容量

存储速度:

数据传输率=数据的宽度/存储周期。存储周期又称为读写周期或访问周期,指的是连续两次独立地访问存储器操作之间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

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img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img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 缓存-主存层次主要解决CPU和主机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主存和缓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是由硬件自动完成的,对程序员是透明的

​ 主存-辅存层次主要解决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主存和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是由硬件和操作系统共同完成的

cache高速缓冲处理器

​ cache具有速度快容量小的特点,因为主存处理数据的速度远远赶不上CPU处理数据的速度,所以需要cache高速缓冲处理器来帮忙存放数据

存入cache的数据的两个条件

​ (1)时间局部性:同一份数据在短时间内往往会被多次重复使用。比如说如果我们打开了一个文件,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很有可能会不断访问这个文件,此时就可将此文件存入cache

​ (2)空间局部性:如果我们访问了某个数据,那么我们往往也需要访问它附近的数据。比如说如果我们访问了一个数组里的某一个元素,往往也会随之访问这个数组里的其它元素,此时就可将这个数组放入cache

​ 当CPU要访问的数据不在cache高速缓冲处理器中时称为不命中

cache的结构

​ cache的存储单位和主存一样是,且块中也存在块号块内地址,同时cache内还多了个标记标记用于存储对应主存中的地址的高位部分,当CPU要查数据时,就看能不能在cache标记内找到想要的地址,找到了就可以直接从cache中读取,没找到再去主存中找

img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cache的读写

读数据:CPU读数据时会先从cache高速缓冲处理器中寻找,如果没找到再去主存中找,同时将数据写入cache内,如果cache满了,则需要将cache内的数据替换为新写进的数据

​ 替换方式可以按先后顺序替换-FIFO,即把最旧的数据换出去,也可以按使用频率替换-LRU,即把用的最少的数据换出去

写数据:CPU向主存写入数据时会先在cache内寻找是否有写入主存的目标地址所对应的标记,如果没有,则先将主存的目标数据块的地址加载到cache中在写入

​ 写入有两种方法:

​ (1)写直达:数据同时写入cache和主存

​ (2)写回:数据先写入cache中,并标记为“脏”(“脏”表示数据在cache内发生改变与主存中对应数据不一致),等被替换出去时再写入主存

posted @ 2025-05-11 01:20  VermiliEiz  阅读(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