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我:
我是一个喜欢 “用镜头和简单表格记录生活” 的人,日常最大的爱好是摄影和整理小数据。比如周末会背着相机去公园拍光影,回来后会用 Excel 把拍摄参数(光圈、快门、ISO)和照片点赞数记下来,偶尔试着排个简单表格,看看哪种参数拍出来的照片自己更满意
如果说有什么 “小闪光点”,那应该是 “愿意试着坚持做一件小事” 吧。之前觉得摄影作品的排版有点乱,就想学着用 Figma 做点简单的图文排版。一开始连基本的文字框调整都要琢磨半天,花了 1 个月时间,每天晚上抽 1 小时看 B 站的基础教程(比如 “Figma 新手入门 30 分钟” 这类短课),周末再花 1 小时练手(比如把一张摄影图和文字说明拼在一起)。现在勉强能做出不歪歪扭扭的静态排版,虽然还很粗糙,但每次完成一个小版式,都觉得有进步~
二、现状、经验和计划:
(1)我的技能树与课程期待
已具备的能力:
Python 入门:刚接触 Python 基础语法,会写简单的变量定义、for 循环,能用 Pandas 做最基础的数据筛选(比如从成绩表中挑出分数大于 60 的行),用 Matplotlib 画过简单的折线图(比如记录一周的气温变化),但每次写代码都要查语法笔记,还没独立完成过完整的小作业;
Excel 基础应用:会用 Excel 录入数据、做简单的求和 / 平均值计算,刚学数据透视表,只会选 1-2 个简单字段(比如按 “课程名称” 汇总 “作业提交人数”),偶尔用 VLOOKUP 匹配数据,经常因为单元格格式不对出错,得对照教程修改;
特别想跟着课程学好大数据可视化的基础工具(比如 ECharts、Tableau),希望能学会怎么把自己整理的小数据(比如摄影参数表)变成清晰的图表,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有文字和简单表格。
缺少的能力:
可视化工具实操:完全没接触过 ECharts、Tableau 这类专业工具,不知道怎么把数据变成好看的图表;
数据处理逻辑:面对稍微复杂的数据(比如有缺失值的表格),不知道怎么清洗,经常卡壳;
设计感:做出来的表格、排版都很粗糙,不知道怎么让数据展示更易读、更舒服。
课程期待与角色:
希望能在课程里学会用 ECharts 画基础图表、用 Tableau 做简单的数据汇总,搞懂 “什么样的数据该用折线图,什么样的数据该用饼图”。如果有课程实践,想当 “基础数据整理员”—— 可以帮团队录入、核对基础数据,跟着大家学习可视化工具的操作,慢慢积累经验。
(2)未来方向与本学期规划
我未来想试着往 “数据整理 + 简单可视化” 的方向发展,现在主要从两方面准备:一是每周花 1 小时看《数据可视化入门》这类简单的书籍,了解基本概念;二是在课后把课程里的示例代码抄一遍,试着修改其中的参数(比如把 “气温数据” 换成 “自己的摄影点赞数据”),熟悉操作流程。
优势:对 “用数据记录生活” 有兴趣,愿意花时间跟着教程一步步试错,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问同学;
劣势:基础比较弱,代码能力、工具操作都得从头学,可能会比别人进度慢。
所以本学期的规划很简单:每周花 3 小时整理课程笔记(把老师讲的代码、工具操作步骤记清楚),每学完一个知识点,花 1 小时做 1 个最小化练习(比如学完折线图,就用自己的小数据画 1 张),月底前试着用学到的工具做 1 张简单的可视化图表(比如展示一周的作业完成情况)。
(3)代码量与目标
目前代码量:Python 约 500 行(大部分是跟着教程抄的示例代码,自己修改的部分很少)、Java代码量约为300;
一流公司要求:查过相关招聘信息,知道要掌握很多代码和工具,目前差距还很大,先把本学期的基础打牢,慢慢积累。
(4)时间投入与代码量计划
每周时间:打算每周投入 10 小时(上课 3 小时 + 课后看教程 3 小时 + 抄代码、做练习 4 小时),选 C 选项 —— 因为基础弱,需要比以前学其他课多花一点时间,确保能跟上课程进度,不落下知识点。
课程结束代码量:目标是 Python 增加 800 行(主要是跟着课程写的可视化相关代码),能独立写 1 个简单的图表生成脚本(比如输入一周数据,输出折线图),Java代码量争取达到 500 行。
(3)用 WOOP 方法做计划:
第一步:Wish
学期结束时,能独立用课程里学的工具(比如 ECharts),把自己整理的 “摄影参数与点赞数” 数据,做成 1 张清晰的柱状图,能说清楚图表里展示的信息(比如 “光圈 f/5.6 时,照片平均点赞数更高”)。
第二步:Outcome
能把这张图表放进自己的学习笔记里,以后看到就知道自己跟着课程学到了东西;遇到类似的小数据(比如课程作业提交情况),不用完全依赖别人,能试着自己做简单的可视化,这种 “能自己动手” 的感觉肯定很有成就感~
第三步:Obstacles
内部障碍:学工具操作时容易忘步骤 —— 比如刚学会 Tableau 的某个功能,过 2 天再用就记不清点击哪个按钮,越急越学不进去,想放弃;
外部障碍:课后遇到问题时,同学可能忙着自己的学习,没法及时帮忙解答,导致问题堆积;
最可能的失败因素:“记不住步骤就偷懒”—— 之前学 Excel 数据透视表时,因为记不住字段选择的步骤,就很少练习,最后还是没学会,担心这次学可视化工具也会这样。
第四步:Plan(if then 计划)
if 学工具操作时记不住步骤,then 立刻把操作流程(比如 “Tableau 添加维度的 3 步”)写在便利贴上,贴在电脑旁,下次操作时对着步骤一步步来,熟练后再慢慢脱稿;
if 课后遇到问题没人帮忙,then 把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比如 “ECharts 图表不显示,提示‘数据格式错误’”),第二天上课问老师,同时在课程群里发消息,等同学有空时一起讨论;
if 因为记不住步骤想偷懒,then 设定 “5 分钟小目标”—— 告诉自己 “只练 5 分钟,哪怕只记住 1 个步骤也行”,通常开始后就会愿意多练一会儿,避免直接放弃。

选项 C

posted on 2025-09-16 20:31  Lilies-  阅读(1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