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学习方法
摘要:拖延才是扼杀成功的毒药; 关键要专注于让自己走出能够把握的每一小步,并进行时间管理; 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人都有失败的可能。你会失败,所以要控制你的失败; 练习就是让我们去经历失败; 学习才是长久之计,它会带来人生中最大的奖励; 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全面学习。 拥抱失败。为每一次失败庆祝。
阅读全文
摘要:当你试着移开视线去回想一个要点,或是一遍遍地重读一些段落的时候,如果感到无精打采或头脑空空,可以先去做几组仰卧起坐、俯卧撑或者开合跳。 一点体育锻炼会对你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产生意外的好效果。
阅读全文
摘要:在让你感觉痛苦的事情上多努力一点,最终你得到的好处会很多。 要改变习惯,可以改变对信号的反应,或者干脆回避信号。奖励和信念有助于促成习惯上的长久转变。 关注过程(如花费时间的方式),而不是结果(想要达成的目标)。 用25分钟的番茄时间在短时段内保持高效率。每次成功地专注工作了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奖
阅读全文
摘要:一心多用就像不断地揠苗助长。不断地转移注意力,也就意味着你脑中的新观点、新概念没有机会生根发芽。 做功课的时候一心多用会让你迅速疲劳。 每一次微不足道的注意力转移都会消耗能量。虽然每次转移看起来并不碍事,但是此此累积的结果就让你事倍功半。
阅读全文
摘要:关键是干扰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它出现的时候你要训练自己无视它。当然,让自己置身于干扰最少的环境也是一个好办法。 无视是一种恩赐,下次当你感到有要看短信的冲动,停下来认真审视这种感觉,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无视他。 练习无视干扰。无视干扰比一开始就用意志力抵抗干扰要有效得多。
阅读全文
摘要:“番茄工作法”是一种帮你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计时器的滴答声一响,你的倒计时就开始了。不许偷偷上网,不许手机聊天,不许给朋友回信息。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对避免拖延十分重要。每天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上花时间才是重中之重。要关注“番茄时间”,即时长25分钟的工作时段,而不要专注于完成任务。 25分钟很
阅读全文
摘要:如果发现自己选择逃避是因为某些任务让你难受,有个好办法就是:学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想要避免拖延,就不要专注于结果。相反,你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一些过程的形成上,也就是培养一些习惯。 这些习惯能让你动手做一些痛苦而又不得不完成的工作。 你的挑战就是要避免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尤其是那些让你引发痛苦、让你拖
阅读全文
摘要:练习与小恶魔较劲 你是不是喜欢早上一起床先查查电子邮件,逛逛weibo?你可以改变一下,先定时工作10分钟,然后奖励自己上会儿网。让你惊讶的是,这个自我控制的小练习将你的一整天都充满对抗小恶魔的力量。 提醒:第一次坐下来尝试本方法,一些小恶魔会大肆尖叫抗议,好像要吃掉你的脑子。别理它!这个训练的重点
阅读全文
摘要:习惯的强大效果,来自你对它的信念。比如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可能改掉把学习拖到最后一刻才做的习惯。 你想要改掉习惯,你需要做的事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 改变拖延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一定可以的”的信念。你可能会发现,在工作进展中一旦遭遇压力,你就会很渴望退回到原先令你更舒适的习惯里去。这是正常
阅读全文
摘要:番茄工作计时的休息时间是2~5分钟。 习惯之所以得以发展和继续,是因为它们,让我们感到愉悦。 拖延是一种很容易养成的习惯,因为它会如此迅速地奖励你,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愉快的事情上去。 记住,习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要想克服之前的欲望,就再来一个新奖励。只有当你的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
阅读全文
摘要:如果你保护自己的反应程序,它最终也会反过来保护你。 我们大脑接到信号暗示时做出的常规性、习惯性的反应。 习惯可以是无害的或有益的,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它可能会有很强的破坏性,它们会违抗常识。可以理解为好习惯和坏习惯。 每次得到信号,你的大脑都想自动进入这个反应程序,所以,当这个压力点出现的时候,你就必
阅读全文
摘要:你肯定不肯彻头彻尾地改变旧习惯。 你想做的只是改变一部分旧习惯,并养成一些新习惯。 改变旧习惯的窍门是寻找压力点。
阅读全文
摘要:就是使你进入“出窍状态”的触发点。 信号也很简单,比如仅仅看到计划清单上面的第一个任务,或者看到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 信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信号,识别出让你进入出窍的导火索。信号一般有这么几种:地点、时间、感受、对他人的反应和刚刚发生的事件。 所以,养成新的信号和避免信号的干扰,是很重要的。
阅读全文
摘要:习惯有四部分组成:信号、反应程序、奖励机制、信念
阅读全文
摘要:出窍状态。 你也许不足为奇,神经模型从频繁的练习中产生,它们自动联结形成组块,而组块和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习惯可以帮我们节省力气,它能为我们的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 这时你的大脑就进入一种出窍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大脑无法清醒意识到它正在做的每件事。你可能想不到,自己受控于习惯性出窍状态的情况有
阅读全文
摘要:当你对拖延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掌控时候。你开始说服自己,拖延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本就是你的一部分,跟身高或发色没什么两样。 但做决定的该是你自己,而非那些好心好意但不过大脑的“小恶魔”,你的习惯。(习惯有好有坏。说到底,习惯就是大脑进入了预设好的“小恶魔”状态) 你慢慢会发现,克制拖延的方法并没有那么
阅读全文
摘要:我曾习惯性拖延,但现在不一样了。还是高中时的大学预科课程让我实实在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老师每晚布置的美国历史作业,要花上4~6个小时。那时学会了一次一项,逐一完成。我发现要是完成 一项任务,这种成就感就能让我更轻松地坚持下去,保持状态。 上面的案例告诉我,可以能接受的问题,拖延就是可能不会存在。
阅读全文
摘要:人们往往讨厌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但如果你开始对某件事游刃有余,自然就会乐在其中了。 但每次想到你不怎么喜欢的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就会逃到那些令你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 它所提供的片刻兴奋与解脱是乏味现实的避风港。比如你轻而易举地欺骗自己,上网查资料比看课本、做作业更能
阅读全文
摘要:现实就是,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医学成像研究显示,恐惧数学的人会回避数学,因为仅是想到数学就让他们畏缩了。 当他们冥思苦想地对付数学时,大脑中的痛觉中心就会被激活。 值得注意的是,令人痛苦的就是预感本身。当“数学恐惧症”患者真正开始学数学的时候,痛苦就消失了。 所以,研究拖延症的
阅读全文
摘要:了解自己内心的“小恶魔”,也就是大脑对某些特别暗示做出的习惯性反应。 这些“小恶魔”常教唆人们贪图一时之快。
阅读全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