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非连续性模型

最近在学习混沌大学的非连续性模型,有两句话一直在我耳边打转:

第一句是:多少辆马车相加,都不能得到一辆火车。

还有一句: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在28岁就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由此奠定了他在进化经济学中的鼻祖地位。

他的经济发展理论有两个基石:

第一个假设是动态经济模型

主流的经济理论讲供给平衡,经济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最终会趋于并保持在均衡状态。而熊彼特却认为经济很少处于均衡状态,它总是从一个均衡走向另一个均衡。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结构本身会发生转换,从一个价值网转换到另外一个价值网。

 

第二个假设是创业家假设

主流经济学当中有一个理性人假设,即每个人都知道所有的信息,而且每个人都还能做出理性的决策。而熊彼特认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会有一小部分人叫创业家,对现有元素的重新组合来进行创新。

 

创造性破坏

熊彼特所定义的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产品、市场、组织、资源等经济常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这个过程通过创业家创办新企业的方式产生。熊彼特式的创业家,作用就在于通过创新把经济体系从暂时的均衡状态打破,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均衡。而主流经济学当中,包括凯恩斯在内,从来没有考虑过创业家这一个角色。

 

创业家重新组合元素并不是发明,也不是教科书中指出的那种价格竞争,而是来自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组织类型的竞争,这种竞争触及的不是现存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产量,而是他们的基础和本质生命力。创业家把原有曲线中的一些要素重新组合,结果是破坏了原有主流的经济结构,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熊彼特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是第一个在不连续性假设基础上,把动态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中的人。他认为经济实体就是新组合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加以破坏的过程,熊彼特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创造性破坏。

 

S曲线模型

有一个数据对比:从1917年到1997年的80年以来,那些榜上有名的长青树企业的平均回报率居然还低于大盘。难道无知的资本市场比这些来自于商学院的精英管理者更聪明?市场速度超过个体速度的真正原因是:

市场是双s曲线模型,而个体公司是单s曲线模型

市场的秘密就在于破坏,是用创新型企业去毁灭那些老旧企业,正因为新旧企业之间的不连续性,才成就了市场整体的成功。在这条发展之路上,永远是新曲线代替旧曲线。

 

创新者的窘境

所以创新者有一个窘境,创业是为了让自己永续经营,想把单一的s曲线拉长。然而在进入不连续时段的时候,这些企业无法像市场一样淘汰自己,所以很多企业的创始人,也是最后一个看到自己企业倒下的人。

 

而且现在创办企业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因为技术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企业生存的时长也越来越少。

所以,当企业遭遇反向不连续性时,如果不能进行自我破坏,那么这就成了公司衰败的第一因。他们往往会在自己事业的极限点开始进入失速状态。就好像一个物种在他最强的时候突然灭绝。

 

 

比如,2007年的诺基亚,市值达到1500亿美元,全球出货量达4亿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40%。但就是在这一个点上,在这个不连续区间决策失灵,没有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同样是PC时代的王者英特尔,在智能型手机的芯片上占比几乎为零。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上,微软占比也几乎为零。雅虎可以说是PC互联网时代的代名词,但就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雅虎也遭遇了失速点。

 

创造性破坏不仅是产业和宏观层面上的策略,它已经成为企业层面的积极竞争策略。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出,当遭遇不连续性时,企业的自我破坏是基业长青的第一因。

 

基业长青的关键就在于还没有等曲线变得平缓之际,就开始寻找并跨越下一条s曲线。而且这个关键点是,第二条s曲线是由第一条曲线长出来的,而不是布局出来的。苹果、谷歌、亚马逊、华为、腾讯、阿里巴巴、逻辑思维、硅谷等众多企业都至少跨过了两个的s曲线,才有今天的成就。

 

正如马化腾所说:要是微信不是诞生在在腾讯,那么腾讯将会面临史上最严峻的生存问题。

 

posted @ 2018-10-25 11:36  章为忠  阅读(168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