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架构的架构之一:总体思路

涉足企业信息化行业已经有了七八年了,这个行业一直都是各种架构泛滥的场所,由于本人也是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这些年在各种项目中尝试过很多当时流行的架构,自己也瞎鼓捣出了很多个所谓架构的东西。这段时间因为养病,正好有时间有精力,又鼓捣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不过总算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东西也总归要派上用场,才拿出来献丑,贻笑方家。下面将我从选择平台到各种第三方代码的选择等几个方面来描述。

 

何谓企业信息化

准确的定义在google可以搜索到一大把,我只说下自己的理解。

1.在这个领域,核心是业务,技术是围绕业务而生。

2.通常情况下,应用是围绕着数据展开(是数据,不一定是数据库),数据项较多,数据之间的关联较多,对数据的完整性要求高,不能接受数据缺失和关联错误。

3.通常情况下,对系统性能的要求不高,略微的延时和等待都是可以接受。

4.并发适中,在较多用户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并发处理的问题。

5.界面复杂,如果要赢得较好的用户体验,使用标准控件远不够。需要自行研发,或购买第三方控件。

6.部署。通常企业会有自己的服务器和管理员,如果是桌面应用,需要使用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大量客户端的安装和程序更新。

 

事实上,企业信息化是个宽泛的概念,上面所述和我所接触的只是其中的一小块,也叫MIS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除了MIS应用,应该还有数据挖掘、应用集成等领域。

 

适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

这里也许会引发很多的争论。

的确,如果需要最高的性能,C++无疑是首选,Delphi似乎也不错;

如果需要最快速的开发,最酷炫的功能,Ruby On Rails,Dojango都是良好的选择;

做Web前端的开发,无疑PHP是首选;

但是,当今大多数信息管理系统都不是选择的以上的平台,反而最多的是建立在最没有特点的J2EE和.Net平台上。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正如《神雕侠侣》中的两句名句,java和C#就是这样的语言。我们需要在快速开发和软件工程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我们可以需要像C++这样的性能,但无法接受他的开发效率,可以需要动态语言的开发效率,但无法接受他的太灵活,像橡皮泥一样难以工程化。

 

好吧,切入正题,实现我的这个似是而非的架构,用的是C#语言,当然也很容易的迁移到java平台上。

 

主要思路:

一、可以部署在局域网或者互联网上,而不需要做额外的开发和损失性能。

通常情况下,部署在局域网中的应用,会直接连接数据库,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性能,应用的开发也很容易,但是要迁移到互联网上就没这么容易,这时,通常会将局域网应用中的业务层部署到一台应用服务器上,然后在业务层上再开发一层服务层,通过WCF或者其他方式发布,客户端代码可能也需要做出大量的修改。

反之,如果一开始就决定开发基于WCF的应用,很好,现在可以同时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中使用,不幸的是,开发起来有一点繁琐,更麻烦的是,对于局域网应用来说,通过WCF服务反复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性能上要远低于直接访问数据库。

对于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案,例如CSLA.net。为什么不直接用CSLA,请参照第二点。我的解决方案和CSLA类似,但是更简单,侵入性很弱。这个在以后再详述。

二、开源的、第三方现成解决方案的取舍

前面说过,这个领域是个架构泛滥的领域,有太多的开源的框架可以选择,作为我们而言,需要理智的做出取舍,特别是结合各自项目的领域。

我的看法:

  1.开源的框架解决的问题领域和项目的领域重叠小,而且这部分问题自己开发花费的代价不大,则选择自行开发。

  2.开源的解决方案对项目的侵入性太大,谨慎使用。所谓侵入性,就是项目对该框架的依赖性,依赖性越大,如果以后一旦该框架无法满足需要,而从项目中剥离开这些框架的依赖会十分的痛苦。

嗯,前面提到的CSLA.net框架就属于上面的第二点,要用到它的数据门户(DataProtal),必须要使用它的业务对象,虽然这是个很优秀的框架,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额外的内容,好像我买了个电视遥控器,非要搭配一个电视机一样。

三、开发效率的考虑

开发效率当时是一个主要考虑的问题,一个好的框架,使用起来一定非常简单,简单的代码就可以让应用跑起来,如同不需要通读汽车说明书,才能开车一样。

在这里,我们需要让框架更强大和灵活,同时也需要适度的自动生成代码。

自动生成的代码,一定不能太复杂,不能太臃肿,甚至我们可以随时离开代码生成器可以手工编写,而且自动生成的代码必须和手工补充的代码同时存在,和平共处。

四、数据访问层的考虑和ORM的取舍

当然,目前有很多现成的ORM方案可以选择,用作数据访问层的框架。

随着.Net4.0一起发布的Entity Framework和Linq2SQL都是优秀的ORM框架,但是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生成的代码太多,太臃肿。我们离开了设计器就无法工作,背后做的太多事情,如果不深入研究,也难以控制。

相比而言,NHibernate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侵入性很小,将来用其他的框架替换他,代价也还可以接受,性能上似乎也不错。

好吧,NH作为一个备选方案。不过,我们也许不需要真正的Object Mapping,这时一个简单的Entity也许就够了。

五、更多的问题考虑

其实还有更多的考虑,只是一时间难以列出,在以后的随笔中逐步阐述吧。

 

水平有限,考虑不周之处,请多多指正。

下篇预告:不是架构的架构之二:系统基础

posted @ 2011-01-17 19:17  一味  阅读(53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