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野蛮生长又五年

作者:Vamei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mei 转载请先与我联系。

编程的三年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的主要任务是编程。我从三年前开始写编程博客,有一系列的编程教程,如PythonJavaLinux系统网络协议算法数据分析等等。后来之所以去做创业项目,就是为了在实践中磨砺自己的编程技巧。撇开自身的兴趣爱好不谈,当时会学很多编程技术,也是因为对科研兴趣减弱,想要掌握一些新的技能,为以后的职业道路做准备。相对而言,这些年的互联网热、大数据热,也让程序员成了比较吃香的职业。程序员又是一个凭本事吃饭的行业,不会太强求过去的教育背景。写技术博客,则是希望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完整记录下来,给想走这条路的人做参考。

编程并不难学。现在的编程工具很发达,网上的学习资料又多,在找准方向的前提下,初学者几天内就能做出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网站,甚至一个手机App。而我中学时由于网络不发达,连找一个编译器都很困难。但能编写程序并不等于能学好编程。真正懂编程的人,会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不同形式的编程语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熟悉多种编程工具、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熟知算法和设计模式。其实在编程的过程中,用工具把产品做出来只是第一步,后面的改造和优化才是大头。提高性能、改正bug、扩展功能、甚至在工具本身出问题时改造工具,这些任务都需要上面提到的知识储备。所以,编程不难学,但学好编程往往是多年积累的成果。

广泛的知识储备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练习。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有一日千里的心情,两天看完一本书,三天学完一门编程语言…… 但其实掌握得并不扎实。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把浮在表面的阅读内化为自身的武器。如果一开始就有产品规划,有目的的学编程,往往能学得很快。就算一开始没有做产品的想法,纯粹为学习而学习,也需要做一些练习项目练手。只有在具体编程时,人才能分辨出是否真的学会了。练习项目会花不少的时间。毕竟,读一篇最短路径的介绍文章大概只需要半个小时,实现一下最短路径的算法却需要半天。至于做大型网站、做复杂App,有可能演变成一个无底洞。但整个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将是从事编程不可或缺的财富。这个步骤实在是没办法简化省略,只能放平心态,任由代码来蹂躏自己。

但有些人身上天生就有编程的潜质,有些已经从业的程序员却根本不合格。在我看来,编程最重要的是乐意用代码解决问题的态度。有一次,我让一名实习生实现一个功能。我知道这个功能可以调用代码库实现,所以预期他上网搜索一下实现。过了一会儿他把代码交给我时,根本没用代码库,而是自行的用原生代码实现。他的经验不足,对相关代码库了解不多,却不等不靠,直接用代码解决问题。在我看来,这就是乐意用代码解决问题的体现。而一些程序员过度依赖高级工具和搜索引擎,不愿用自己的编程能力挑战问题。这样的做法看起来聪明方便,却会越来越迟钝。编程的核心问题不会有高级工具和现成答案,东拼西凑也难有大的成就。

 

读博的五年

抛开杂七杂八的经历,我这五年的底色是科研。我本科在一所科研氛围浓重的大学。这所大学也感染了我,让我动了读博搞科研的念头。但五年博士读下来,论文水过,没能在科研上有所建树,想想也是惭愧。但这并不能改变我对科学本身的喜爱,也不会改变我对科研工作人员的感佩。我这里要说的,只是我的科研经历,以及我对科研现状的一些感概。

我开始读博时,所在的研究所刚刚建立。气象方向只有我导师一个教授在做,所以缺乏可以相互讨论的对象。这是一个硬伤。在相对成熟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和周边人积极讨论,从别人的工作中汲取灵感。博士学习很强调独立性,但是建立在环境完善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有人选择读博的学校,我会建议他到专业强、研究人员比较充裕的地方。第一个课题是导师直接塞给我的,但所有的砖都要自己烧。期间徒手改底层代码、自己开发并行运算的脚本、管理一千多核的超级计算机的运行,算得上可歌可泣。可在其他科研小组,这些任务都是有现成解决方案的。前期准备做了两年多,课题本身却没有什么进展。

这个时间点上很泄气。和导师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我认为导师画了一张太大的饼,却连扳手都没准备,所以想换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而导师在研究所里立了这个项目,拿了经费,找不到可以替代我的人,所以希望我坚持。争到最后,我做好了退学的准备,向导师摊牌。他这才同意我换项目。我换了一个比较小的课题,和其他领域的教授合作,把新技术应用于气象观测。我知道,导师对我后来课题的评价不高,但我已经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凭着新技术的优势,也凭着一口气,我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博士工作。或许最终的博士论文听起来不像导师的大饼那样诱人,但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课题,才算得上独立探索的科研人员吧。

博士生的议价能力其实很低,甚至比不上一般的职场职员。职员工作不开心,可以拍拍屁股辞职,但博士生为了学位要忍气吞声。一些不厚道的导师,能熟练的把这样的情势变成逼迫学生的手段。现在的科研已经成了一种产业,不再有伽利略牛顿时代的浪漫。大众谈起科研和读博,还带有浪漫时代的印象:宽松的环境、自由的学习、无拘无束的探索。但现实的情况是,博士已经成了半工半读的科研岗位,导师则是手握资金、项目、学历的老板。即使顺利毕业,科研也是僧多粥少。固定教职少,大部分博士毕业生不得不在临时性岗位上颠簸流离。博士的浪漫化色彩,早就该破除了。

无论如何,我在读博的五年时间里尝试了很多东西,不遗余力的野蛮生长,应该知足。经历过错综复杂的事情,认识了许多的人,有收获,也有痛苦的回忆。我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更感谢陪伴我的。至于其他人,我也感谢他们带来的磨砺。所有的经历都告诉我,生活中总是好坏参半,自己能做的,不过是尽量泰然处之。但能保持泰然处之的心态,已经足够了。

 

posted @ 2016-03-23 14:08  Vamei  阅读(20238)  评论(73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