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照参数的调整

一、感光度
ISO50~100为低感光度。
  在这一段可以获得极为平滑、细腻的照片。只要条件许可,只要能够把照片拍清楚,就尽量使用低感光度,比如,只要能够保证景深,宁可开大一级光圈,也不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挡。


ISO200~800属于中感光度。
  在这一段,需要认真考虑这张照片做什么用,要放大到什么程度,假如你能够接受噪点,中感光度设定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提高了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使成功率提高。


ISO1600~6400是高感光度。
在这一段噪点明显,使用这样的设置,拍摄的题材内容的重要性,往往超过了影像的质量,毕竟有的时候拍摄的条件太差,拍到一张质量稍差的照片,总比根本捕捉不到影像好。
个人建议:近拍时调低会好些,大场景(风景)可调大一些,但噪点多。


二、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


钨光白平衡
  钨光白平衡也称为“白炽光”或者“室内光”。设置一般用于由灯泡照明的环境中(如家中)当相机的白平衡系统知道将不用闪光灯在这种环境中拍摄时,它就会开始决定白平衡的位置,不使用闪光灯在室内拍照时,一定要使用这个设置。


荧光白平衡
  适合在荧光灯下作白平衡调节,因为荧光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机不只一种荧光白平衡调节。各个地方使用的荧光灯不同,因而“荧光”设置也不一样,摄影师必须确定照明是哪种“荧光”,使相机进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设置。在所有的设置当中,“荧光”设置是最难决定的,例如有一些办公室和学校里使用多种荧光类型的组合,这里的“荧光”设置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了。


显微摄影白平衡
  在显微镜下,当不同色温的光源照射在样品上时,CCD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彩色信号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CCD彩色还原失真。作为显微摄像头的默认设置,自动白平衡通过一张结构复杂的矩形图,来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但作为某些特殊情况,还需要通过手动白平衡,区域白平衡的方法来防止偏色,主要的方法是把显微镜的物镜移动到载玻片的样品以外的区域。


室内白平衡
  室内白平衡或称为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置原色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种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白平衡系统在室外情况时处于最优状态,无需这些设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机上添加了这些特别的白平衡设置,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机的不同而不同。


手动调节
  这种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它们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灯光情况下的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相机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

 

三、对焦方式
自动对焦:
采取一种类似目测测距的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有时候会出错(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精度也差。

 


小米手机下的“正常、无限远、微距”
微距说起吧:简单的说,拍出细节,鲜明的主体,适合人、物、景细小范围的一面,使其主题这外的场景模糊处理来对比主体。不适合大场景(争对小米手机来说的)当然好的相机效果也是不错的。
“正常和无限远”理解了自动对焦和微距,我想你应该能明白的。


四、减少闪烁
大家可以理解成屏幕刷新频率,完电脑的人都知道,显示器有时会出现屏幕抖动特别大,让看上去不舒服,调一下频率会直接影响显示效果,一般在(60-120)Hz,不同牌子有不同的显示效果,小米手机上的我们到它理解成,拍照时镜头取景时的刷新频率,当然50和60比,60会好一些,自动的话会自己调节频率。


五、测光模式
平均测光
  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这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中心权重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和中央平均测光是两种不同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是以中央区域为主其他区域为辅助的测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测光则是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大约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可以得到拍摄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测光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能更加确保相机处理器计算出画面中央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分割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逐渐较少在相机中出现了。而佳能是坚持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的厂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胶片相机以及EOS 20D数码单反相机中都设计了9%区域范围的局部测光,这可以让没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在拍摄一些光线复杂条件下的画面时减小光线对主体的影响。
  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当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运用这种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易失误。
  适用拍摄用途: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中点测光
 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虽然可以充分的表现整个画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即使是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有时范围也有些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一些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却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的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字相机微距拍摄时大放光彩上,这样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因此喜爱微距拍摄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画面中的中间小区域来作为测光基准点。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也是一个好武器,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例如脸部、甚至是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
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


六、对焦区域
自动:相机自己调节(不好)
平均:对画面进行平均分布的对焦
中心:对画面中心位置向四周处理,突出中心。
焦点:对画面某一任何位置点进行对焦,从这一点进行向四周处理,以突出该点。


七、对比度、饱和度、锐度
饱和度:图片色彩的饱和程度,即浓度;亮度指图片的明暗程度;
对比度:图片明暗的反差;
锐度:一般指图片(轮廓)的清晰程度;

posted @ 2017-09-20 10:45  AlexShuai  阅读(1682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