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的习惯

好多年前,收入都还算拮据的时候,花钱都会比较精打细算的;好多年后,我们收入增长了不少,但在花钱方面的习惯似乎并没有变化。

价格

花钱时,我们对比例的敏感超过对绝对值的敏感。

平时 100 元的东西,促销打折卖 50 就会觉得好便宜;而平时 1000 元的东西减 50,感觉就像没优惠什么。在收入低的时候,我们会对价格非常敏感,而对折扣系数会更敏感。但当收入慢慢提升后,这样的价格敏感其实没什么好处,还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刚工作时,在一线城市几千块的收入,扣除刚性支出如房租什么的,可支配收入所剩不多。经常吃午饭都会考虑一个事:吃什么既便宜又好吃。在把公司周边的餐馆探索吃了个遍后,最后还是锁定旁边不远的一所学校食堂,一餐不超过 10 元。而一些老同事,基本都去吃连锁快餐,一餐接近 20。这就是那时对价格敏感导致的选择。

后来,收入逐渐提高,但这样的价格敏感习惯还会一直伴随着,直到某天突然醒悟到了这样敏感的坏处 —— 纠结算计于琐碎之处占用了太多额外的注意力。因为选择 10 块,还是 20 块的午餐,无形中也在占用你大脑前额叶的理性决策区域,而一天之内大脑做出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其实是受限的。做类似午餐这样的琐碎决策多了,你就会感觉到累,当遇到需要重大的决策时,决策效果可能就下降了。

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花钱决策原则:只考虑和月收入同量级或低一个量级的花费开支。也就是说,假如你的月收入在万元级,那么只需考虑千元级别的开支,低于千元的开支基本可以不用太过于纠结比较。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花零钱聪明,花大钱愚蠢。
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在我收入很低的时候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我想很多人可能也犯过。吃个午饭还仔细比较物美价廉,买个日用品还各个网站到处看看哪里搞活动,折扣高,这些都是花零钱的聪明处;但几把牌,输掉数月的收入,乱投资,亏掉数年的积蓄,这就是花大钱的愚蠢了。

形式

过去,我们更多是对有形商品的消费;现在,很多消费是无形的。

近年,一个典型的特征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对知识和信息内容的消费,就是无形的。曾经,我买一本书,我觉得我是买了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但本质上,我买的其实是内容,是信息,或是知识。买内容相比买其他有形的商品,会更难提前判断它的价值。

一本定价 99 元的书,它的内容就值 99 元吗?以前啊,我经常对此感到困惑,购买前犹豫不决,有种怕买亏的感觉。如今,仔细算来一年下来顶多能读二十多本书,按现在的书价,真花不了多少钱,只是怕花错了时间。

今天是一个信息和内容爆炸的时代,对自己高价值的信息或内容其实淹没在大量的无效信息和内容中。所以,现在我对内容消费完全换了一个思路,采用了预算制 —— 我会把一年收入中的一个比例用于消费内容,包括:书、文章(付费专栏)、(付费)杂志、课程等。这样做其实就是通过花钱在不同渠道筛选出可能对我最有价值的内容。

面对信息和知识的海洋,我们是在用有限的资源(金钱、时间)交换对自身最有价值的内容。把心思花在整体交换体系的效率和效果上,而不是在每次交换的值与不值间犹豫踯躅。

教训

消费,会让经济得到发展,但不会让你变得更富有。

曾经,工作的早年,我租过很多次房子,每次搬家都会惊讶地发现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买买买,然后让其填满我们拥有的空间。但近年来,我在反思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我并不需要,当初买它们,可能只是一种想要的愿望触发的。

要搞清楚需要和想要其实还蛮困难的。人需要吃饭,这没问题,那吃大餐呢?似乎应该算是想要,但偶尔吃上一顿,也似乎可以算作需要。买车是需要么?应该不是,出行才是需要,这是刚需;但很方便的出行,这就是想要了。买车其实是方便了部分场景的出行,但也有不方便的场景,而想要满足所有场景的出行方便,必然需要消费更多。

有时候想要的东西是矛盾的,想要方便,需要消费更多;想要富有,需要积累更多。所以,这个教训就是最好一段时期只有一个想要的目标,其他的 “想要” 要么取消,要么降级为 “需要”。

定义你的需要,控制你的想要。

进化

消费,有另外一种形态:投资。

如果能更多地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它会同时给你带来快乐满足,也能让你变得更富有。读一本书,是消费一本书的钱,但也是投资自己的成长。买一套房,会让你比租房住得更舒适,也可能数年后给你带来财富的增长。这些都既属于消费,也是投资。

但不是所有的消费都能落在投资上,有时我们还是会单纯的消费。如果过于克制 “想要” 的愿望,把消费压制在十年前的水平上,也许就很难体会到生活正在变得更美好。而如果过于放纵 “想要” 的欲望,就会太超前消费,负债累累,碰上像美国 2008 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就会处境艰难。

在这样的克制与放纵之间,始终有一道枷锁,限制着我们的消费自由。打破这道枷锁,也许这就是很多人追求的财富自由。财富自由,是一个关于钱的阈值,这个阈值因人而异。超过这个阈值的钱,你是花不完的,它就变成了社会资源,你只是有责任来优化配置它们,从而又回流到了社会中。

而所有单纯的投资行为,都是对钱这种资源的社会性配置。

...

有时拥有更多,就会想要更多,但似乎更多东西,也不会带来更多满足了。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

posted @ 2018-12-24 18:27  mindwind  阅读(82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