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师读书笔记之第2章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2部分

1、OOA的测试重点放在完整性和冗余性方面。认定的对象的测试、认定的结构的测试、认定的主题的测试、对定义的属性和实例关联的测试,对定义的服务和消息关联的测试。

2、OOD的测试  造型的观点 对OOA的进一步细化和更高层次的抽象。 类、类层次结构、类库的支持。

3、OOP的测试  继承、封装和多态的特性 :数据成员是否满足数据封装的要求;类是否实现了要求的功能;

4、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2.4 软件维护

2.4.1 软件的可维护性

1、软件具有可维护性; a.可理解性;b.可测试性;c.可修改行。

2.采用软件工程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用户文档:a.功能说明;b.安装文档;c.用户使用手册;d.参考手册;e.管理员指南

系统文档:关注实现细节,描述系统需求、设计、实现和测试等各个方面。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源码、测试计划。

3、注重可维护性的开发过程; 维护需求、源代码、设计文档、测试文档

4、可维护性的度量;

软件外部:MTTR mean time to repair 平均修复时间。处理一个有错误的软件组件需要花费的平均时间。可维护指标M=1/(1+MTTR)

软件内部:环路数、软件规模、其他因素

2.4.2 软件维护的分类  纠错型维护、适应型维护、预防型、完善型维护。

2.4.3 软件维护的工作量  生产类、非生产类 M=P+K上c-d  m 维护用的总工作量;P生产类活动的工作量,K的经验常数,c软件的复杂程度,d维护人员对软件的熟悉程度。

2.4.4 软件维护作业的实施和管理  

1、建立维护组织;

2、提出维护需求;

3、实施维护作业;

4、记录维护要素;

5、评估维护活动;

2.4.5 软件再生工程  1筛选;2、文档重构;3、逆向工程;4、代码重构;5、数据重构;6、重新开发;

2.5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介

2.5.1 软件质量概述  1.性能performance 使用基准测试程序;2、可靠性;3.可用性;4.安全性;5.可修改性;6.功能性;

2.5.2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SQA 软件开发人员、质量保证人员

2.5.5 六西格玛管理

管理理念:a.以用户为关注焦点;b.系统观点;c.依据数据决策;d.关注过程管理;

2.6 软件配置管理  配置标志、配置控制、配置状态发布、配置的评审。

2.6.1 基本概念;

1.配置与配置项;2.基线与基线管理;3.版本;4.配置标志;5.配置控制;

2.6.2 变更控制;

2.6.3 配置状态报告;

2.7 软件开发环境

2.7.1 软件开发环境概述 SDE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2.7.2 软件开发环境的功能和分类

2.7.3 软件开发环境的结构

a.工具集;b.集成机制;c.环境信息库;d.过程控制和消息服务器;e.环境用户界面

层次性结构:宿主层、核心层、基本层和应用层;

2.7.4 软件开发环境的发展

 2.8 软件过程管理 software process  是人们建立、维护和演化软件产品整个过程中所有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的集合。

2.8.1 CMM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

 CMM的分级标准: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2.8.3 CMMI综述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阶段式模型 分为5个级别

 

posted on 2011-09-29 12:33  kydcbt  阅读(2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