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harding-Jdbc实现分表

你们团队使用SpringMVC+Spring+JPA框架,快速开发了一个NB的系统,上线后客户订单跟雪花一样纷沓而来。

慢慢地,你的心情开始变差,因为客户和产品的抱怨越来越频繁,抱怨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系统越来越慢了。

1 常规优化

你组织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

1.1 数据表索引优化

经过初步分析,发现瓶颈在数据库。WEB服务器的CPU闲来无事,但数据库服务器的CPU使用率高居不下。

于是,请来架构组的DBA同事,监控数据库的访问,整理出那些耗时的SQL,并且进行SQL查询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数据表索引进行重新整理。同时也对数据库本身的参数设置进行了优化。

优化后,页面速度明显提升,客户抱怨减少,又过了一段时间的安逸日子。

1.2 多点部署+负载均衡

慢慢的,访问速度又不行了,这次是WEB服务器压力很大,数据库服务器相对空闲。经过分析,发现是系统并发用户数太多,单WEB服务器不能够支持如此众多的并发请求。

于是,请架构协助进行WEB多点部署,前端使用nginx做负载分发。这时候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户会话保持的问题。这可以有几种不同解决方案:

1、nginx实现sticky分发

因为nginx缺省没有sticky机制,可以使用ip_hash方式来代替。

2、配置Tomcat实现Session复制

3、代码使用SpringSession,利用redis实现session复制。

具体做法就不一一介绍了。其中使用SpringSession的方法,可以参考我的文章《集群环境CAS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试用当当的Sharding JDBC框架

多点部署之后,系统又运行了一段时间,期间增加了更多的WEB节点,基本能应对客户需求。慢慢的,增加WEB服务器也不能解决问题了,因为系统瓶颈又回到了数据库服务器。SQL执行时间越来越长,而且无法优化。原因也很简单,数据量太大。

单表数据已经超过几千万行,通过数据库的优化已经不能满足速度的要求。分库分表提到了日程上,必须解决。

因为使用了JPA,如果分库分表需要对数据访问层做较大的改动,工作量太大,修改的风险也太高。恰好看到当当开源了其Sharding-JDBC组件,摘抄一段介绍:

https://github.com/dangdangdotcom/sharding-jdbc

Sharding-JDBC直接封装JDBC API,可以理解为增强版的JDBC驱动,旧代码迁移成本几乎为零:

  • 可适用于任何基于java的ORM框架,如:JPA, Hibernate, Mybatis, Spring JDBC Template或直接使用JDBC

  • 可基于任何第三方的数据库连接池,如:DBCP, C3P0, BoneCP, Druid等。

  • 理论上可支持任意实现JDBC规范的数据库。虽然目前仅支持MySQL,但已有支持Oracle,SQLServer,DB2等数据库的计划。

它支持JPA,可以在几乎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完成分库分表的实现。因此,选择这个框架做一次分库分表的尝试。

先做一个最简单的试用,不做分库,仅做分表。选择数据表operate_history,这个数据表记录所有的操作历史,是整个系统中数据量最大的一个数据表。

希望将这个表拆分为四个数据表,分别是 operate_history_0operate_history_1 operate_history_2 operate_history_3。数据能够分配保存到四个数据表中,降低单表的数据量。同时,为了尽量减少跨表的查询操作,决定使用字段 entity_key为分表依据,这样同一个entity对象的所有操作,将会记录在同一个数据表中。拆分后的数据表结构为:

3 实现过程

以下是针对JPA项目的修改过程。其他项目请参考官方网站的文档。

3.1 修改pom.xml增加dependency

需要添加两个jar,sharding-jdbc-core和sharding-jdbc-config-spring。

<dependency>

  <groupId>com.dangdang</groupId>

 <artifactId>sharding-jdbc-core</artifactId>

  <version>1.3.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dangdang</groupId>

  <artifactId>sharding-jdbc-config-spring</artifactId>

  <version>1.3.0</version>

</dependency>

3.2 修改Spring中Database部分的配置

原Database配置

<bean id="dataSource"class="org.apache.tomcat.jdbc.pool.DataSource"destroy-method="close">

  <propertyname="driverClassName"value="com.mysql.jdbc.Driver"></property>

  <propertyname="url" value="jdbc:mysql://localhost:3306/sharding"></property>

  <propertyname="username" value="root"></property>

  <propertyname="password" value="sharding"></property>

</bean>

修改后的配置

<beanid="db-node-0"class="org.apache.tomcat.jdbc.pool.DataSource"destroy-method="clos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value="com.mysql.jdbc.Driver"></property>

 <property name="url"value="jdbc:mysql://localhost:3306/sharding"></property>

 <property name="username"value="root"></property>

 <property name="password"value="sharding"></property>

</bean>

<rdb:strategyid="historyTableStrategy"

 sharding-columns="entity_key"

 algorithm-class="cn.codestory.sharding.SingleKeyTableShardingAlgorithm"/>

<rdb:data-sourceid="dataSource">

 <rdb:sharding-ruledata-sources="db-node-0"default-data-source="db-node-0">

  <rdb:table-rules>

   <rdb:table-rulelogic-table="operate_history"

   actual-tables="operate_history_0,operate_history_1,operate_history_2,operate_history_3"

   table-strategy="historyTableStrategy" />

  </rdb:table-rules>

 </rdb:sharding-rule>

</rdb:data-source>

3.3 编写类SingleKeyTableShardingAlgorithm

这个类用来根据entity_key值确定使用的分表名。参考sharding提供的示例代码进行修改。核心代码如下

publicCollection<String> doInSharding(

         Collection<String>availableTargetNames,

         ShardingValue<Long>shardingValue) {

 int targetCount = availableTargetNames.size();

 Collection<String> result = newLinkedHashSet<>(targetCount);

 Collection<Long> values =shardingValue.getValues();

 for (Long value : values) {

  for (String tableNames :availableTargetNames) {

   if (tableNames.endsWith(value % targetCount+ "")) {

    result.add(tableNames);

   }

  }

 }

 return result;

}

这是一个简单的实现,对entity_key进行求模,用余数确定数据表名。

3.4 修改主键生成方法

因为数据分表保存,不能使用identify方式生成数据表主键。如果主键是String类型,可以考虑使用uuid生成方法,但它查询效率会相对比较低。

如果使用long型主键,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一定要确保各个子表中的主键不重复。

3.5 历史数据的处理

根据数据分表的规则,需要对原有数据包的数据进行迁移,分别移动到四个数据表中。如果不做这一步,或者数据迁移到了错误的数据表,后续将会查询不到这些数据。

至此,对项目的修改基本完成,重新启动项目并增加operate_history数据,就会看到新添加的数据,已经根据我们的分表规则,插入到了某一个数据表中。查询的时候,能够同时查询到多个实际数据表中的数据。

4 数据分表规则的一些考虑

前面的例子,演示的是根据entity_key进行分表,也可以使用其他字段如主键进行分表。以下是我想到的一些分表规则:

  • 根据主键进行分配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最平均的分配方法,每生成一条新数据,会依次保存到下一个数据表中。

  • 根据用户ID进行分配

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保存在同一个数据表中。如果经常按用户id查询数据,这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做法。

  • 根据某一个外键的值进行分配

前面的例子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因为这个数据可能会经常根据这个外键进行查询。

  • 根据时间进行分配

适用于一些经常按时间段进行查询的数据,将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保存在同一个数据表中。比如订单系统,缺省查询一个月之内的数据。

 

posted @ 2016-06-16 17:19  程序猿讲故事  阅读(48820)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