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分离的设计方案

这里分享一个分析、设计、架构。方便大家规划自己的道路。

以盖楼为例子

分析:要知道用户想盖什么样子的楼(做系统的时候,就是搞懂用户的需求,理解需求)

设计:按照用户想要的,设计师把用户的楼设计出来(按照prd,做系统设计、系统分析)

架构:楼按照设计师的方案,能否满足承重、能否满足以后的水电、是否方便以后用户的装修(按照系分设计,能否满足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以及对整体的规划)

 

为什么要分库、分表?

单表的数据量限制,当单表数据量到一定条数之后数据库性能会显著下降。数据多了之后,对数据库的读、写就会很多。分库减少单台数据库的压力。

 

背景:

接触过几个分库分表的系统,都是通过主键进行散列分裤分表的。这类数据比较特殊,主键就是唯一的获取该条信息的主要途径。比如:京东的订单、财付通的交易记录等。。。该类数据的用法,就是通过订单号、交易号来查询该笔订单、交易。

还有一类数据,比如用户信息,每个用户都有系统内部的一个userid,与userid对应的还有用户看到的登录名。那么如果分库分表的时候单纯通过userid进行散列分库,那么根据登录名来获取用户的信息,就无法知道该用户处于哪个数据库中。

或许有朋友会说,我们可以维护一个email----userid的映射关系,根据email先查询到userid,在根据userid的分库分表规则到对应库的对应表来获取用户的记录信息。这么做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映射关系的条数本身也是个瓶颈,原则上是没有减少单表内数据的条数,算是一个单点。并且要维护这个映射关系和用户信息的一致性(修改登录名、多登录名等其他特殊需求),最大一个原因,其实用户信息是一个读大于写的库,web2.0都是以用户为中心,所有信息都和用户信息相关联,所以对用户信息拆分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对于这类读大于写并且数据量增加不是很明显的数据库,推荐采用读写分离+缓存的模式,试想一下一个用户注册、修改用户信息、记录用户登录时间、记录用户登录IP、修改登录密码,这些是写操作。但是以上这些操作次数都是很小的,所以整个数据库的写压力是很小的。唯一一个比较大的就是记录用户登录时间、记录用户登录IP这类信息,只要把这些经常变动的信息排除在外,那么写操作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读写分离首要解决的就是经常变化的数据的拆分,比如:用户登录时间、记录用户登录IP。这类信息可以单独独立出来,记录在持久化类的缓存中(可靠性要求并不高,登陆时间、IP丢了就丢了,下次来了就又来了)

以oracle为例,主库负责写数据、读数据。读库仅负责读数据。每次有写库操作,同步更新cache,每次读取先读cache在读DB。写库就一个,读库可以有多个,采用dataguard来负责主库和多个读库的数据同步。

对于,其他类型的数据,博客的日志表,电商的订单表,支付公司的交易流水表都可以采用分裤分表的形式。

比如:支付宝每天数千万笔交易,假设数据库提供一年的记录信息查询,一年后转入,那么就是数十亿的数据,假设采用单库单表,这个压力肯定是抗不住的。所以可以采用按照交易号来进行分库分表,达到水平的扩展。

posted @ 2012-07-07 22:09  attitudedecidesall  Views(1353)  Comments(0Edit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