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深入内观的方法(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697cb1a0102wxh7.html

第三章  深入内观的方法(一)

欢迎来这里禅修,非常高兴看见你们。我告诉过你们:我所见过最美好的事,是看到一个人坐着禅修。当我是一个小男孩时,每当我看到有人在禅修,我会停下来去看那个禅修者,他安静地坐着,身体静止不动,非常平静、庄严。像这样坐,在我看来就像一座金字塔,如此稳定,坚定不可动摇;它也显示禅修者的心非常稳定、非常平静。身体的姿势影响心境,它使你稳定、平静、平和。

当我看到一尊静坐的佛像时,这佛像让我的心变得非常平和,我收集一些佛像,这些佛像看起来非常安详。

在我继续谈论有关禅修的对象和不同种类的定之前,我想要回答某人上星期问我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且必须记得的事,是有关我们的心态。我查了一些有关禅修的书,这是有经验的禅修者所记录下来的。禅修时,当他们发现:心变得寂静,念头慢慢减少时,你不再注意周遭的环境,这时,你的心越来越专注,你的心渐渐进入定境,这时,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吗?

初学者并非指刚开始禅修的人,而是指心仍无法静下来的禅修者。你可能已经禅修很久,但是如果你没越过某种阶段,你仍然是在初学阶段。有这种认知是非常谦虚的,因为如果我们已经禅修很久,我们会认为我们知道有关禅修的一切,事实不然,如果你没有跨越某个阶段,你仍然是初学者。因此,当禅修者的心变得宁静时,初学者有时会突然被干扰,被带回现实世界。当身体突然一动时,禅修者被惊醒,被带回现实世界。这发生在某些人身上,过去常常发生在我身上。有时它是如此发生的,我非常安静地坐着,然后,突然听到一些噪音,我被吓到,被吓醒!

当你禅修时,你在不同的境界,很像昏睡的状态,一种催眠的状态,但又不是真正被催眠,只是非常类似,有些医生对这种状况非常了解。当你停止思考并专注于所缘境时,慢慢地你的心会变得专注,你进入一种不同的境界;在进入不同的境界时,你发现有许多困难,你的心波动不已。我们非常熟悉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安全,我们想要抓住它,对它产生执著,我们不想放下,这是一个自我保护的反应,我们想要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的方法是:收摄六根,置心一处,我们要知道什么萦绕在我们心中,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身体状况。现在,我的身体如何?

当你禅修时,你的心变得非常专注,慢慢地你不再觉知周遭的事物;当你越来越专注时,有时,你对你的身体也不再觉知,我的意思是,你察觉心里的感受而非身体。有时身体的形状和大小消失了,因为形状和大小是Paññatti,我们的心把它们凑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种概念;paramattha则没有形状,没有大小。

如果你觉得这很难理解,我将给你一个譬喻,一个来自物理学、来自牛顿的科学例子。当你读物理时,你知道有形状、大小和移动,你可以根据牛顿的物理学预言一切。行星绕着恒星转,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预言,你可以说:“从现在开始,十年后,某颗行星会在某个地方。”你可以预知,因为它有形状、大小和规律的移动,当你把物质分析到越来越小,分析到比原子还小的粒子时,你再也看不到它的形状,你也无法预知任何事,你只能说有某种事,它的发生率是百分之几。只有可能性,没有确定性。

在禅修中,有时也有类似的状况。我们知道周遭的环境、形状、大小、生灵、东、西、南、北、时间、年和日,当我们禅修时,我们忘记了今夕何夕、今年何年,不知道现在是几点;有时,我们也忘了自己人在何方,我们之所以不知道这些,因为这些全是概念。你不知道你坐在哪里,你不知道你面对东方还是西方。有时,你甚至不知道你在哪里,这是让人心惊的,它听起来像是一种精神病。有些人忘记他们是谁,因为他们是精神病患。在这种状况,你超越了现实,你是谁已不再重要,“我”只是一种概念,你也忘失了自我。

当你进入这种状况,你会一再回过神来,因为你非常害怕,“我必须知道我是谁”,“我必须知道周遭发生什么事”,因为我毫无防备。我们想知道周遭发生什么事,我的身体怎么了,这是Paññatti。了解这种现象让我们感到安全,如果你不了解这种状况,你会越来越害怕;“我怕禅修”,这曾发生在我身上,我的身体突然一动,我醒过来,我非常恐惧。尽管我们想要有更深的体验,超现实的体验,禅修时,当我们跨越那道关卡时,有些人会感到害怕,觉得非常不安全,我们害怕离开现实世界。

我们借着控制身体和周遭的环境,来获得安全感。控制的方式是“知道发生的事”,我们想知道周遭发生了什么事,和我们的身体怎么了,这是一种保护反应。

当我们紧张了很久,我们习惯抓紧自己不放,这经常发生在焦虑不安和没有安全感的人身上。当我们第一次去不熟悉的地方时,我们感到不安全,因为真的有危险,我住在森林,那里有老虎、蛇等动物。如果我们在一个封闭的地方,我们便能保护自己,但是要防蛇,非常难,因为它们非常小,能爬进你的小茅棚,因为小茅棚由竹子做成,没有密封,爬虫、昆虫等小动物会进来,所以当你打坐时,你会听到嘘嘘的声音,你会突然醒来,你会害怕,你的身体有所反应,“那是什么?”,你感到非常不安全。当你发现只是一只蜥蜴,没事,你又回去禅修,但是,你无法完全专注在禅修,你保持警惕,你一直保持警觉,想知道周遭发生什么事。如果你想要培养甚深的定力,这是非常困难的。你知道在某种程度上你保持正念,但是,你无法超越它;为了超越它,你需要培养信任和安全感,这非常重要。

能与你信赖的人,你的老师,你的家人或好友一起禅修,是非常好的。如果我发生任何事,在我身边的人会来帮助我,对初学者而言,这非常重要。在缅甸,当我们禅修时,有许多老师说:“把你的身体交给佛陀。”我献身于佛,我的身体不再是我的,因此,如果身体不再是我的,我便不会担心,这是象征性地把身体交给佛陀。试着去找让你感到安全的方法,信赖你周遭的环境,在这个地方你不会害怕,在这里的人都是禅修者,这里非常安全。在你禅修前,培养慈心是重要的,因为慈心让你感到非常安全。

我住在森林时,有时,没有房子,没有住的地方;有时,我在树下坐;有时,只有一间由袈裟搭盖的简单小屋。我们坐着禅修,当我们培养坚固的慈心时,我们感到非常安全。我住在森林里超过二十年,从未被任何东西伤害过,有时,是住在很深的森林里,周遭只有几间小茅屋,我可以从中得到食物。我想要进入更深的森林,远离文明世界,因为文明世界是如此干扰人。

如果你信赖自己,这表示你感到更安全。信赖自己,信赖你的修行!对初学者而言,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禅修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习惯抓住自己不放,我们对自己非常执著,一直想保护自己,把自己绑紧。看看是否你想控制你的身心,我们全都想控制自己,在禅修中,如果你这么做,你不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进步。

你要学习放下,无论发生什么事,就让它发生吧!因为在禅修时所体验的事,是如此特别,以至于你想控制它,你若有这种念头,你将无法进步。我们的潜意识一直想控制自己,这是问题之所在。

虽然你有意不去控制,想放下,但是在潜意识里你害怕,感到不安全,你想去控制它,因为恐惧、忧虑已经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不知道有多久,可能数百万年;我想:可能在我们的DNA内根深蒂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意识地保护自己,以防心理分裂的威胁。

“心理分裂”是什么意思?整合指我们有“我们是谁”的想法;分裂是无我的意思,没有自我,没有控制。你愿意进入那个阶段吗?

没有自我,没有控制,只有身心持续的过程,一旦你想控制它,你会不得其所,你将无法禅修,因为禅修是“放下”。我们总是想要控制自己,“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有这种心态,我们将无法跨越关卡。

不再有“我”,没有“我”在禅修,你甚至不去控制你的禅修,你知道发生什么事,知道而不去控制它,正如你望着一条马路一般,你坐在外面看马路,你没有控制任何车辆,它们来来往往,你可以坐着看。我知道发生什么事,但是我没有控制它!你需要培养这种精神状态,没有控制,这是为何我告诉人们不要抗拒、不要控制的原因,请放下,只当一个旁观者。

当我们一看到外境,我们就失去控制,我们会恐惧,这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只发生在某些人身上。我们继续禅修,每当境界现前时,试着让心平静下来,并且告诉自己没有危险,不用害怕。信任自己,信任你的修行,继续禅修,不要执著自我。禅修时,我们不要执著自我或控制自己,看看你是否这么做。当我们发现我们处于险境,我们的身体会突然一动,这是一种保护反应。当我们碰到另一种境界时,我们的身体会猛然一动,我们会醒过来,想要去控制它,这是一种保护身心的反应,身体的猛然一动是令人害怕的。请告诉自己,鼓励自己,当你培养更深的观智时,这种事不会再发生,这种事只会发生在初学者身上。

有时,初学者会严重惊慌,首先,你的身体猛然一动地醒过来,你的身体有所反应,但是,在其他情况下,你的身体仍然非常安静,动也不动,你静静地坐着,只有心在反应。有时,当初学者的心静止不动时,他可能突然感到严重的惊慌,禅修突然终止,他醒过来,这是另一种潜意识的保护反应。长期紧张焦虑的人会认为:如果他放下,他的精神状态会出严重的状况;他会觉得“如果他放下,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或许会发生非常奇怪的事,而他无法控制所发生之事,他可能无法回到正常的生活方式”。有许多这样的人。

为了培养自我信任和勇气,我们需要修行,需要受持五戒,因为这会让你勇猛精进。如果你已受持五戒,你的恐惧会减少,这是真的。如果你相信你是仁慈、有美德的人,它会给你许多力量和勇气。

此外也要培养慈心,如果你是一个有慈心的人,你的心会非常平静、平和,我们被我们的慈心所保护,你感到在你周遭有一种保护,像无线电波一样,像磁场一样,你感到你好像被你的慈心所保护。任何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不会伤害你,即使他们来的时候怀着伤害你的企图,当他们接受你的慈心时,他们会改变主意:“噢,我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这是千真万确!试着培养你的慈心。你越是努力培养慈心,你慈心的磁场会越强,你会觉得你被你的慈心所保护。

许多人问我:“怎样保护自己?”透过培养慈心和正念来保护自己,两者都可以保护你,并且要信任佛陀,信任你的修行。

在你进入深定之前,坐下来修慈心禅和佛随念(忆念佛陀的美德),然后告诉自己:“我将深入禅修,如果有任何危险,我会醒来。”你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你修习慈心修了好几次,你会发现当发生事情时,你已经醒了。这是千真万确的,在我们住的地方,我们必须修习慈心,不只是为了避免危险,如果你希望在特定的时间出定,你也可以做到。你坐下来禅修,在你禅修前,你说:“我要坐两小时,两小时后,我将醒来。”于是你进入深定,当时间到了,你已经醒了。看钟时,你发现正是那个时间,只有一两分钟的误差。

当你去睡觉时亦然,许多禅修者有这种本事。禅修结束后,你想要就寝,你告诉自己:“现在我要睡觉,在我睡了四五个小时后,我要起来。”由于你下定决心,你慢慢地去睡,你会在预定的时间醒来。或许你已经听过或读过这些事,你也可以做到,你可以做相同的事,如果有任何危险,我将醒着,而且知道如何处理。有时,当禅修者坐很久时,他们甚至整天坐禅没有起来,他们必须照着我刚才说的去做。

在教导禅修的书里提到:你必须这么做,因为可能真的有危险。如果在森林里爆发一场火灾,后果将如何?发生事情是相当常见的,因此你决意:“如果有任何危险,我将醒来。”这是有人上周问的问题。请问我像这样的问题,并且给我时间准备,以便我能给你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

这星期,我想多谈一些有关Paññatti和paramattha,然后,我想谈论三种不同的定。paramattha是你直接的体验,你没有去思考它;paramattha是身心变化过程的固有特质。

科学家试图找出什么是物质的实相,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因为他们越是深入去找,诸法的究竟实相变得越是虚假不实,因为它没有形状,没有大小。物质最小的颗粒有点像光子(photons),就像包装的能量,没有形体。你能想象什么东西没有形体吗?只有能量没有形体,此外,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形体,没有人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是事物的特质。

禅修亦然,直接的体验是禅修的特质。例如,当你接触某物时,你有什么感觉?你感到温暖,这是特质;你感到它是柔软的,这是特质;你感到有点振动,这也是特质。然而我们无法从触摸腿中得知腿的特质,试着去了解。起先,要理解它是非常难的,“什么!我不能触摸我的腿,我的腿在这里”。你如何知道这是一条腿?因为你已经有了腿的观念。

如果你要触摸某物,你闭上眼睛,然后去触摸,你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吗?你知道形状吗?不知道,只有当你触摸时,你知道它是一个平面,但是你不知道球的形状。你如何知道球的形状?当你看到球时,你知道那是球;当你触摸后,你可以说:“我知道形状,它是一个圆形的球,它是中空的,它大约一厘米厚。”你怎么知道?你把许多数据放在一起,但是如果你只知道它的材质,你无法知道那是什么,除了它的材质,你知道它是冷的,此外,一无所知。

禅修时,我们回到这种纯粹的感觉,别无其他。这是我星期四想谈论的,我不期望你们能立刻了解。这种直接的体验是我们想获得的,这种体验是一直发生的。当我们经历了某些事,我们会生起许多念头,根据过去的记忆,对所经历之事形成一种观念。

试着去了解paramattha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我们修习观禅的对象。除非你的心能专注在paramattha,否则你无法培养深的观智。你可以透过专注于任何所缘境来培养定力,这些所缘境可以是声音、形状、颜色、一句话、一种想法,甚至可以是“无”。禅修时,若以“无”为所缘境,试着先修安那般那(anapana,专注于鼻息)来培养定力;然后,试着以注视一个圆盘来培养定力,注视它,把心放在圆盘上,即使当我们闭上眼睛时,它仍在我们的脑海里。我试着在心里保持圆盘的图像。稍后,我拿了一根木头,并在木头中央切割出一个洞,然后把它放在窗子上,因此,我不能看见外面的树和房子,我看着这个洞,知道这是一个洞,洞里空无一物,我注视这个洞,心想:洞里空无一物。当你全神贯注在“无”上时,你的心变得非常平静。

然而我不想再这么做,因为这种修法无法培养深的观智,如果你非常专注,心会变得非常平静。你知道为什么心是平静的吗?因为空无所有,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扰乱你的心,你不能观想“无”,因为它是一切的结束;它非常类似涅槃,但又不是涅槃(涅槃是所有痛苦烦恼的止息,而非生命的终止)。你只是看着“无”,并且试着在你的心中保持“无”。

有时你闭上眼睛,你仍然能看见一个明亮的洞,你什么也不想,心无一物。这是很难表达的,但是它让人的心变得平静。你可以透过专注于任何目标来培养定力;你可以坐着念诵:“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一整天。你的心可以全神贯注于任何话语、声音、形状、图像、想法,一旦你非常专注,你可以培养定力;你可以专注于某些概念,甚至专注于一些持续的感觉或想法。

如果你想培养深的观智,你必须接触真谛。事实上,我们总是接触真谛,只是我们把“真谛”变成一种观念、概念。我们看见什么?我们看见“真谛”,但是我们立刻把它变成观念。我们看到人身上的颜色,黑色、红色、棕色、白色,我们从过去的经验得知道这是人,这是我认识的人。

如果你失去记忆,你不知道那是谁;如果你看到某种你没见过的东西,你会有什么看法?例如,在这里,人们带来许多不同种类的水果、蛋糕和面包。有时我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我会问:“这是什么?”我想知道我吃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不知道我吃的是什么,我感到不安全。当我们不知道实情时,我们感到不安全,我们想知道:这是什么?这是怎样做的?它适合我吗?我想要知道。

人们把东西带来,放下他们带来的水果、蛋糕,和有美丽形状的糕饼,它看起来像一只虾子,我看着它,这是什么?有时他们带猪肉来,如果他们不告诉我,我不会知道,在我吃之前,我能猜测它的口味吗?不能!我可以坐在那里想:这个尝起来像什么?而且花一整天也查不出来。我可以问另一个人:“告诉我它尝起来像什么好吗?”这个人即使花一整天告诉我它尝起来像什么,我仍然不知道它的滋味,唯一的方法是把它放进嘴里咀嚼,那么你会知道它是什么滋味。

我们总是与真谛接触,但是我们立刻把它变成观念。当我看见我从未见过的水果时,像猕猴桃(奇异果),我第一次在澳洲吃猕猴桃时,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当我把不同颜色的猕猴桃放在一起时,我知道它们的形状。在绘画里,有一个称为点描绘法的画法,你拿一个轮廓鲜明的东西,然后你画一个小的点,你把这些小点放在一起,然后画成一幅画,以此为例。我们只看到小的点,然后把这些小点放在一起,于是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形状,是我们的心创造了形状。如果把颜色拿掉,你看到什么?什么也没有,全部消失了。

声音亦然,我们听到的是真的声音,我们没有听到“话”,话是我们在心里创造出来的。当你去一个国家时,那里的人讲不同的语言,你不了解他们在说什么,你只听到声音,你不了解意思。声音是真实的,话和意思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它非常实用。如果我们想要对真谛有更深的理解,我们必须超越语言和它的意思,因为真谛是超越世俗的。

当禅修者在禅修时,在这点上,他真的很用心而且很敏锐。那时,如果有人在附近讲话,这个人可以听到声音,但是不知道意思,这是许多试验之一。

在缅甸的某些寺院,他们会这么做。当某人培养某种定时,禅师会说:“去一群人交谈的附近禅修。”禅师故意叫学生去一个嘈杂的地方,像你坐在厨房听人交谈一样,如果你真的有正念,你能听到声音,但是你不知道意思,它不再干扰你,因为它没有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任何想法,只有声音从耳边飘逝,这对初学者而言是很难的。这里有沿着道路行驶的汽车,你受到干扰,“噢,这么多汽车沿着道路行驶。”当你有正念时,虽然你听到声音,但是不会干扰你的心。试着去厘清什么是paramattha和什么是Paññatti。

你甚至不能看到物体的移动,这是另外一件非常奇怪难以理解的事,因为我们总认为我们看得见物体的移动,移动是身体感受的领域,而非视觉的领域。

我们如何看得见物体的移动?某些事物出现又消失,另一件事物出现又消失。现在我们来看这个例子:如果你点燃一支蜡烛,你能把火焰从这个地方移动到那个地方吗?只思考火焰而非蜡烛,试着把你的心放在火焰上。火焰一直燃烧和消失,因此你不能把一支蜡烛的火焰从这个地方移到那个地方。当你把它带来这里时,这火焰在此之前便已消失,火焰有连续性,它一直燃烧,试着去深入了解无常的观念。

这是为什么佛说:“一切有为法总是新的,没有什么是旧的。”旧,指相同的事物,没有相同的事物。你可能读过这个句子,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你不可能进入相同的河两次(“抽足再入,已非旧水”)。”但是我想说:“你甚至不可能进入相同的河一次。”这条河在哪里?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当你拍一张一条河的照片时,你有河的观念。当你视一个人为持续的生命时,那么你可以说:“这个人进入河里又回来,他不可能再回到相同的河,因为水一直在流动。”河的概念,是你在脑海里已有的概念;人的概念也是你在脑海已有的概念,它总是一直改变。

再以另一个例子来说明,你会很清楚地了解它的意思。拿一个大的帆布袋,里头装满非常细的沙子,然后用一根绳子绑起来,把它挂在一根长的绳子上,在底部打个小洞。结果如何?沙会落下,你看见什么?你看见一条线,那条线是真的吗?那条线真的在那里吗?不,它只是看起来像一条线,然后你抓住袋子,再去推这个袋子。你会看到什么?你会看到一条移动的线。那条移动的线是真的吗?不,没有移动的线,只有一粒粒的沙粒在不同的地方落下。一条来回移动的线是一种幻象,只有细沙落下,根本没有一条线。如果你忘记这个装沙子的袋子,只看着这条线,你会有更清楚的概念,事实上没有线。

我们身体的变化亦然,它总是生灭不已,外形不是视觉的领域,它是在心中形成的观念。

嗅觉亦然,你能闻到香味,我们说:“这是玫瑰的香味。”但是香味不是玫瑰,玫瑰是我们在脑海里创造出来的一种观念。香味是真的,这个名词是你已经学过的,你把香味和玫瑰的形状和颜色合在一起,这是真的玫瑰。如果在你心里没有这些观念,你如何理解单纯的感觉?

当我在研究禅修时,我的老师一再问我:“糖是甜的吗?”我说:“糖是甜的。”他说:“真的吗?”我想:他是什么意思?我不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他问我:“糖是否甜的?”他说:“糖这个名词是真的,还是只是一个概念?”我说:“名字只是一个概念。”然后他说:“名字不是甜的。”我说:“是的,名字不是甜的。”然后他说:“什么是甜的?”答案不再是糖。你只能说:甜食是甜的;甚至“甜”这个名词也只是名词。某种在你的舌头上的受觉,你称为甜的受觉,这是你在心中形成的观念。如果你没有告诉别人这是什么,何种滋味,当你问对方:“这个东西的味道如何?”他无法告诉你。

我们创造世俗谛,这是必要的。它在人类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了解出世间的真谛,它是一种障碍。

我无意舍弃世俗谛,因为佛陀谈到不同层次的谛,有真谛和世俗谛。如果你想要了解“胜义谛”(它是一种出世间的真谛),我们必须超越世俗谛,由于我们坚持世俗谛,我们不想把它放下,我们被困在世俗谛里。因此我的老师告诉我许多次:我们被概念(concepts)所束缚。第一次,当他这么说时,我听不懂。“我们被困住,被概念所束缚”,我试着去了解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如何被概念所束缚?几个月后,我开始了解。

我们被概念所束缚,你的观念使你愉快或不愉快,如果你已证得胜义谛,没有什么会使你愉快或不愉快。

我们非常执著世俗谛,因此受到伤害。我发现理想主义,实际上像监狱一般束缚着人们,无论何种主义,只要我们执著它,我们便被它束缚,不得解脱。你可以在世俗谛中运作得很好,只要你不执著,不被束缚,无论发生什么事,你可以处理得非常好,在任何地方都能适应,如果你了解“胜义谛”,这将容易得多。

试着去了解我们为什么禅修,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从世俗谛到胜义谛的另一阶段。我不想用“ultimate reality”这个词来说明胜义谛,我与智净法师(Ñānavisuddhi)讨论“ultimate”这个字,我们非常困惑,因此必须放弃“ultimate”这个字。ultimate是什么意思?要讨论这个字是非常困难的,它不是我们的心所创造的真谛。尽管如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个谛,甚至超越它。

有另一种超越精神和物质的“谛”:胜义谛;世俗谛属于现象界,没有什么是持续不变的。我们从世俗谛进入胜义谛,在胜义谛中,现象界是不存在的,要了解和谈论胜义谛非常难,稍后我会谈论更多有关胜义谛(paramattha),我会尽力去谈论,希望我不会使你们迷惑,因为胜义谛是超越语言文字的。

我的更多文章:

0

0

 
阅读(18)┊ 收藏(0) 转载(0)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posted on 2017-10-28 13:43  风雨者2  阅读(2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