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 与复杂共处》笔记

1、为什么复杂是必需的

  • 我们使用“复杂”来描述世界的状态,及我们的任务和我们使用的工具。
  • 我们使用“费解”和“困惑”来描述人们努力理解和使用某种物品或与之互动的心里状态。

复杂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它不应该令人困惑。

应对复杂的关键是找到理解的两个方面:

  • 第一个是事物的设计决定了它的可理解性,它是否有潜在的逻辑作为基础?一旦掌握了这个逻辑,一切都会变得有条不紊
  • 第二个是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解能力和技巧。我们有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构造?

可理解性和理解力是两个要掌握的决定性要素。

 

2、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隐含在人关于事物如何运作的信仰结构中的。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夹,它就是一个概念模型,因为实际上在系统底层并不真的存在”文件夹“这个实体,而只是一个逻辑的虚拟结构。

概念模型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这也是为什么它也被叫作心里模型。

概念模型帮助我们把复杂的自然现象转化成可用的、可理解的心理模型。

设计师的工作是为人们提供适当的概念模型。电脑中的文件结构是一个把概念做的很出色的例子。

当我们能够看到各个组件的运作时,我们就能够建立起很好的概念模型,因此,我们建立起了相当不错的机械产品的概念模型。

当我们面对电子世界这种什么都不可见的环境时,我们就受制于设计师,他们提供我们关于真实情况的提示和线索。

而当我们面对全部由人来构成的服务业,我们经常被神秘的官僚体制的规则和条例搞得不知所措,更不必说那些隐藏在幕后、控制着和我们打交道的人被允许知道什么和说什么的神秘人物。所以,我们往往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工作缺乏足够的概念模型,这导致当下社会中很大的矛盾。

是什么使得事物简单或是复杂?

不是调节器或控制器的数量,或者有多少功能,而是在人们使用设备时是否有一个很好的关于它如何运作的概念模型。

 

3、简单并不意味着更少的功能 

每个人都希望简单,但这种要求没有抓住要领。简单不是目标,我们不想放弃我们科技的力量和灵活性。

人们希望他们的设备很强大,能够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同时,他们想让它们更易于使用。其结果是,即使人们买的设备有额外的功能,他们依然渴望简单。

功能与简单相比较,这两件事真的存在严重的冲突吗?

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在起作用:

  • 更多的功能 -> 增加性能
  • 更加简单 -> 增加可用性

这两条观点可以解释大部分消费者和设计师的思考逻辑:

  • 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性能,因此他们希望更多的功能
  • 每个人都想要简便性,因此他们都希望简单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错误的逻辑!!!

问题在哪里呢?

关键问题是大部分人错误地应用了反向逻辑。假如我说:”今天是晴天 -> 今天不会下雨“。这个推理只能从左到右成立,但是从右到左是不成立的。

所以,回到上面提到的隐含的假设,

  • 额外的性能不一定需要更多的功能
  • 可用性也不一定需要简单

很多人把性能和可用性矛盾对立起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理解其背后的真实逻辑。

人们会非常想要更多的性能和更简便,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些需求等同于更多的功能和更简单。

 

 

 

 

 

复杂是能够被驯服的,但这需要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做好。减少按钮和显示的数量并不是个解决方案。真正的解决办法是理解整个系统,把它设计成可以让所有部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这样就能使最初的学习和使用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系统的复杂性总量是一个恒量,当你使人的互动行为更加简单,那么隐藏在幕后的复杂性就增加了。

 

posted @ 2021-03-26 23:56  郑瀚Andrew  阅读(21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